阅读的一大好处在于,你可以不用亲身经历,就在别人描述和总结的事情中获取信息和作出判断,以此加快阅历增长、防患未然。
作者根据她自己和其他人的婚姻故事,分享了这个过程中的心得。本书从结构逻辑性、阅读性、警示性上还是值得推荐的。对于我感触比较深的内容,整理如下:
序言及前言部分提出:结婚与离婚其实是一次契约的开始和结束,成就自我才是永不停歇的发现之旅的目的。婚姻不是战场,离婚不是武器,不要把离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婚姻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宽恕和放下,是一个让你停止自我虐待的途径。
第一至三章提到了婚姻和睦的几个要点和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爱应该是双向流动的;要好好珍惜和对待身边的人;要懂得自省和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离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成长;出轨是对一段失败关系的逃避且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离婚或复婚不应是为了孩子,而是看其能否让人比眼前更幸福。
第四、五章剖析了婚姻走向消亡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说夫妻应该是终身的朋友,遇到困难不应该相互职责,而应团结起来解决问题、相互鼓励、相互体谅、优势互补。另一种是说幸福家庭的第一定律是夫妻关系优先于其他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有良好的婆媳关系、母子关系等(不良情绪要学会释放,夫妻之间要多沟通)
第六章讲如何直面离婚,要么手起刀落痛快离婚,要么大度原谅,而不应纠结糟心事成为怨妇。不要过度依赖婚姻和伴侣。如果真的要离婚,最好协议,否则会成为拉锯战或者漫长的诉讼程序。当遇到离婚难的问题,建议:1)保留证据 2)自我保护 3)心态莫急 4)不要一味指责、适当表达愧疚。离婚时最好不要问对错,只考虑利弊。看在初心的美好,也让这段婚姻好好结束。离婚的动机最好是追求更好而不是逃避当下。
第七章讲如何在离婚后尽快疗愈自己。1)没有捷径,有一段时间需要硬撑和熬过去。 2)摈弃受害者心态,受害者心态,几乎是所有不幸的根源,它会使人习惯性地拒绝反省自身的责任,总感觉自身很无辜,然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为自己的命运负责。一个有受害者心态的人,必定也会成为迫害者,绑架别人为自己的选择买单。有了这种心态,人会变得刻薄、偏激,不平和,伤人伤己。因此,舍弃受害者心态,用悲悯的眼光看待曾经的伴侣或许也是一种可行的自我救赎之道。每个人都该对自己的命运负起全责,怨不得别人,所以,宽恕和放下,是一个让你停止自我虐待的途径。3)平和看待苦难,众生皆苦,有情皆孽。人生不是要吃这种苦,就是要吃那种苦。那些当时以为过不去的沟坎,现在回头看,也不过就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必经之路。那些曾经让我们痛哭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时过境迁后我们都能笑着讲出来。
第八、九章讲离婚后的长期心态,很多事情,你不在乎它,它就伤不到你,离婚也一样。有你,最好;没你,也行。人应该向植物学习。植物与动物不同,植物所需极少,只要有泥土、水、空气和风便可以了。一株植物,靠吸收阳光、雨水,自然生长。一棵树生长在那里,它享受着阳光,也沐浴着风雨,有虫蚁捣乱,也有鸟儿陪伴,不管是长在高山,还是长在平地,抑或长在岩石中,它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它们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时结果,该落叶时落叶,该冬眠时冬眠,它们内敛、清净、和谐,没有丝毫的肤浅、浮躁、张扬,看起来活得比人类更接近于“道”。某个年纪之前,我们学习攫取;但某个年纪之后,就该学着放下。你每放下一些,就能多腾出一些空间,去盛放那些以前没在意过但实际上也很美好的东西。而当你陆陆续续路过生命中那些墓碑,走向人生尽头时,或许会发现:放手那一刻,往往最轻松、最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