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有一次坐火车,我斜对过有三个人聊得特别火,火到什么程度?卖货小车过来了,那个女孩非要抢着给另两人买饮料和吃的!这怎么能不吸引我呢?
他们是两男一女,两个男的是同事,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上级,我们暂定上级是甲,下级是乙。女的是路人,对两位男性来说就是陌生人,我们暂且称她为丙。聊天的主要参与者是甲和丙。陌生人为什么会聊那么火呢?甲有几分气质吧,就是那种管理者的气质(我只能这么说,你尽量想象),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丙呢,聊天中处于花痴状态,对甲钦佩不已那种(你还是可以充分想象的…)。乙属于听领导讲课的状态。根据我的观察,甲似乎有读心术一样,丙提出的问题,甲几乎全都猜对了!正因为如此,丙对甲简直钦佩到疯狂!在丙的死缠烂打、软磨硬泡功夫下,甲也终于说明了为什么会对丙的问题的判断那么准确—-甲从事销售多年,是根据丙提供的看似有限无效的信息,看她的打扮以及状态等等作出的判断。我在旁边听他们聊天,虽然觉得花痴状丙的样子有点夸张了,但对甲确实也挺佩服,情不自禁地想到的是福尔摩斯,在伦敦,老福可以根据你鞋上的泥判断你去过哪个村子!我们今天不谈侦探…
甲是如何做到那么准确的判断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甲从事销售多年,比较优秀(要不不会被提拔去做管理),因此他应该是积累了比大多数多年销售更大量的销售经验,还有对工作各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其二、管理工作让他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积累了更多的销售之外的经验。丙呢,我们知道每个人职业的阶段都是不一样的,新手-高级新手-胜人者-精通者-专家(搞不懂没关系,知道有各种阶段就行了),大概丙处于社会大学的高级新手阶段,甲处在精通者阶段,我们对自己了解的东西讲起来还是会很随意的不是吗?刚好丙不了解,还很痛苦迷茫,他们一聊天,是不是很容易造成我遇到的那个局面呢,我想是的。对于丙这种近似小白的角色,甲见过的多得去了,随便找个‘模型’就能套出个七七八八。
对了,就是套!
我们人脑的认知就是不断地在套,用已知解释未知。平时多下点功夫搞清楚自己吸收的某个观念是不是真得可靠、经得住敲打,这件事情就像是收集工具,你如果拥有一件趁手的工具,工作就会干得又快又好!不是吗?之前总是想写写星座的事情。前一阵子,我的一些朋友时不时地跟我说起星座,我忍不住告诉他—-我现在不喜欢聊星座了(要知道我之前很长时间都是很喜欢说星座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说到了星座,新生大学的一位同学—-古严,给我的评论是,星座会导致‘全知遮蔽’,建议停止关注星座。
什么是全知遮蔽?
这个概念我也迷惑了很久,来来回回查了很多次,现在我了解到的,我不知道对不对,姑且说说罢。一个有系统的理论,一个自洽的理论,我们暂且称之理论。我们有了这个‘理论’做基础的时候,对事务的判断就会有失客观和公正,带上了我们‘理论’的偏见。一件事,事后想搞清楚,用‘理论’分析鉴定属于马后炮;事前用‘理论’预测,属于隔着滤光的玻璃看问题,容易有失客观公正。更可怕的是那个理论是自洽的,就是可以验证的理论。你想啊,那件事最后发展的结果和你用理论预测的结果尽然能套上,你就会认为理论没错,然后更加相信它,有的事可能偏离客观事实不大,有的事却可能非常大,试问,你还敢那么理直气壮地贯彻那个理论吗?反正我是不敢…
即使我们再怎么嘴硬说自己没有偏见,我们还是要服从认知的原理—-用已知解释未知!那就意味着:我们给自己的放在头脑里的观念要尽量保证很高的纯度,无用的偏见越少越好!
我们对自己吃的东西很挑剔,对给脑子灌输的概念也应该很挑剔;吃垃圾食品会让我们身体不健康,轻易地灌输某种理论给脑子容易让我们心理上不够健康!一个自洽的理论是一堆小认知的集合,对于某个认知我们都打磨不过来,对于一个巨无霸等级的认知集合我们还是拒之门外比较好。
结束语
“最聪明的人真的可以是承认他什么也不知道的人。” —- 苏格拉底
“the wisest person really may be the one who can admit he knows nothing.” —- Soc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