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你们放假回家,给你们布置的作业中,其中一项是拍十张故乡春天的照片。
记得布置这个作业时,教室里一下子就沸腾了。大约从来没有哪一个老师给你们布置过这样的作业。你们感到意外,这个作业比起写一篇春天的作文来说,太容易完成了,同时你们觉得惊喜,甚至还有些小小的期待。因为你们中的一些,是喜欢拍照的。
给你们布置这个作业,不是我突发奇想,也不是因为我喜欢拍照,更不是因为我想剥削你们的劳动力,让自己不用出门就逛遍春天。只是因为我曾经说春天正美好的时候,你们说你们什么也没看见。
那是一次课上,我给你们讲语言运用,讲到了一个故事: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后来一个诗人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老人:“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老人叹息着回答:“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把那行字改为“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然后离开了。看着木牌上那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来往的行人都停了下来。不论是衣着华贵的少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给了老人一枚铜币。下午诗人又经过这里,他俯下身子问老人:“下午的情形怎样?”老人欣喜又惊奇地说:“真是奇怪,下午很多人都给我钱了。”
我让你们比较一下老人原来的句子与诗人修改过的句子有何不同。你们说诗人改的更有诗意了,更引发人们对老人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