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之路——《刻意练习—从新手到大师》读后感之一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和罗伯特普尔合著的一本畅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最近风靡全球的所谓“一万小时定律”背后的真实含义,向我们解释了天才背后的秘密,进而阐述了刻意练习这一从新手到大师的天才养成秘诀,揭示了提高技能的学习规律。是的,天才不是天生的,只要你愿意并又条件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大多数情况下,普通人也能变成杰出高手。
天才是天生的吗?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人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他们的能力水平在外人看起来是神一般的存在。竞技体育、音乐表演这样富有竞争性的领域,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篮球界的乔丹、科比、音乐表演的莫扎特、帕格尼尼......。其中最典型的非莫扎特莫属,这个七岁就开始环欧洲演出,打小就具备“完美音高”的天才神童,似乎是个证明某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往往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才能拥有的绝佳例子。尤其是“完美音高”这项能力,大多数已经成年的音乐家,即使是经验十分丰富的也无法达到莫扎特那种可以分辨任何足够像音乐的声音的调子的水平。这种一万人里才有一人具备的天赋能力,似乎是莫扎特取得最终成就的关键因素,也是无数琴童未能成功后用来安慰自己的利器。是啊,不是我不努力,是我没有这份天赋啊。但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的一项实验才真正揭开了莫扎特神话的面纱。榊原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目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通过声音来辨别钢琴上弹奏的各种各样的和弦。有些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练习,另一些则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训练之后测试表明,参与研究的每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这表明,所谓莫扎特的天赋根本不是幸运儿的专属,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莫扎特的父亲列奥波尔德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不仅把大女儿玛利亚安娜培养成了钢琴演奏家和职业音乐家,还撰写过一部用于发掘孩子音乐才华的培训书籍。莫扎特4岁时,父亲开始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键琴以及其它更多乐器。和榊原训练的24名孩子相比,莫扎特的训练更加全面,强度更大,他具备完美音高的能力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看来,莫扎特的成功更可能是父亲的培养所致。
天才是练出来的。具备完美音高的能力不是一种天赋,相比而言,能通过训练发展出来完美音高反倒是一种更有意义的才华。想想看,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学会天才所谓的天赋能力,该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仿佛一刹那,人人面前都有一部《九阴真经》。实际上神经科学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注意到,大脑(甚至是成年人的大脑)比我们想象的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大脑能做的事。特别是,大脑采用以各种方法“重新布线”的方式,对适当的触发因子做出响应。神经元之间构成了新的连接,同时原有的连接要么得到强化,要么被弱化,在大脑的某些部分之中,甚至还可能生长新的神经元。这种适应能力,解释了榊原训练的学生和莫扎特怎样培育和提升完美音高:他们的大脑通过发展特定的、能够拥有完美音高的回路,对音乐训练做出响应。科学家们虽然还不知道究竟形成了什么回路,以及这些回路工作的机理。但他们知道,这些回路一定存在,并且是训练的产物,不是某些天生的基因。天才们的大脑和身体和一般人一样,都具有适应能力,都能够通过训练促使大脑改变,从而使他们能够做到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天才和我们相比,只是更多地利用了大脑和身体的适应能力而已。NBA联盟历史上最伟大的射手雷阿伦曾经说过:“当人们说是上帝赐予我杰出的禀赋,让我在比赛中完成漂亮的三分跳投时,那真是气死我了。我告诉这些人,‘不要低估我每天付出的巨大努力。’不是一天两天,是每一天。问一问我曾经的队友,哪个人在训练投篮的时候最刻苦。回到西雅图和密尔沃基,问问那些球员们,他们的回答一定是我。”雷阿伦实际上在高中时代的跳投不仅并不比其他队友更出色,事实上,他还比较差。但他不向命运低头,一直心无旁骛地刻苦训练,由此掌控自己的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自己的三分跳投训练得如此娴熟自然、动作优美,以至于人们以为他天生就是个杰出的三分射手。雷阿伦的天才在于,他很好地利用了他真正的天才——正确的训练。
曾经有一个记者问科比·布莱恩特:“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科比竟然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每天早上4点钟是什么样子吗?”他自问自答:“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身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他坚持每天清晨4点就起床,除了去做体能训练和投篮练习,还能做什么?据科比自己讲,他这样坚持了一天又一天,洛杉矶清晨4点的黑暗始终没有改变,而他却逐渐发生了变化,就好像光明一点一点地来到他的人生里,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这就是天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