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最近对宇宙空间比较感兴趣,经常跟我讨论多维空间,虫洞,量子力学之类的东西,开始的时候,我还能用仅有的一点常识对付一下,再后来问题越来越深,我也招架不住了。回想起我们8,9岁的时候,也就知道宇宙里有个银河系就不错了。这还只是小学生。
前几天加入一个微课的学习社群,群组成员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我肯定是最老的一个,在聊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年轻人可真是了不起,有的才上大二却已经是微博大咖,在组建微博推广的商业联盟,有的在直播上颇有研究,有自己的粉丝群体。有的在做全媒体。真是让我非常感慨,不用说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干啥,就连现在我对互联网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浏览新闻,上网聊天,玩玩游戏,哪里懂得用互联网赚钱,更不明白用商业的手法操作活动。
纵观全球,你会发现年轻人正以颠覆我们想象的方式,成就自我的人生。功成名就早已不再是中年人的专属。如果你说,个人财富刚刚上榜全球第五大富豪33岁的小扎,或是去年新晋百度副总裁1991年出生的李叫兽,抑或是95年的乾坤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姚尚坤,只是极其少数的个案而已。
那么我告诉你,你不会知道邻居家刚刚上大二喜欢玩cosplay的小姑娘是B站上的小网红;你也不会知道表姐家成天热衷打游戏的儿子是游戏主播,一个月打打游戏赚的比你还多;你更想不到当年同村流着鼻涕跟你疯跑的小堂弟,现在背着相机云游各地,靠着在微信平台上更新文章,卖卖纪念品,就可以生活得悠闲自在。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后喻时代”,指的是,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某种条件下,晚辈由于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给先辈传授知识。现代社会发展之快,更放大了后喻时代的效应。不得不承认,年轻一代颠覆了传统的思维理念和价值观,令我们敬畏,值得我们学习。
1.他们崇尚新的学习模式
互联网的PC端兴起于2000左右,而移动互联网的在2012年左右开始普及。对于这些9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由于他们几乎是跟互联网同步成长的一代,他们的生活从来都是不断被数据科技迅速刷新,造就了这代人从小就开始学习用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他们的敏锐程度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要远远强于我们。
他们善于利用搜索比对处理海量信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的体系。罗振宇在《罗辑思维》中提到: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应当是从自己当下的场景和疑问出发去读书(即场景阅读和悬疑阅读),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成输出倒逼输入,甚至可以是并行阅读(比如李叫兽就曾经被人发现同一时间读三本书)。
他们更懂得“刻意练习”。心理学家艾瑞克森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个人知识体系的构造过程,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学习的门槛大幅降低,各种网课,各种书籍满网飞。
一个90后的朋友,小李,在业余时间参加一个写作的微课堂,每天坚持打卡,已经半年多了,至今从未改变,在我接触的群里,总能遇见他,而且他在每个群中都日复一日的坚持写作打卡。写作不仅给他带来了能力的提高,也给他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如今他已经开始业余开写作班了,分享自己在写作中的心得和学习方法。
可以说,这些超前的学习模式,相比传统的学习模式,显然是高效的。与我们相比,年轻一代更愿意思考和分享。
2.他们更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自我迎合别人。
互联网的核心理念,体现就是开放、民主和个性化。新一代的年轻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空前的表达自由,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更尊重自己的感受和追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他们通常不会太在意别人的评论,喜欢做真是的自己,不喜欢过于安逸稳定的工作,而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折腾,就是我们这代人眼中所谓的“作妖儿”。
黄尔诺出生在1991年,11岁时离开从香港去英国读书。在学校时,为了省学费,黄尔诺拼命做学霸跳级,同时为了帮补家庭,在申请学校时努力争取了一百万的奖学金。同时他是一个神级 offer 收割机,收割范围包括剑桥、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经、帝国理工,但他最终选择了英国华威大学的王牌专业。毕业后,黄尔诺不顾经济压力辞去了麦肯锡高薪的工作,投入到欧洲、非洲、亚洲的公益工作。在这么多国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尽管非洲很穷,但每个人脸上都有特别灿烂的笑容。对于曾经在全球顶级公司工作的他来说,钱可以再赚,但青春却回不来了。他最后选择了自己创业,虽然这会让他损失很多唾手可得的财富,但与其帮助别人实现梦想,不如成就自己的梦想。
说句老实话,我真的很羡慕他们,越来越人到中年的我们,早已习惯自己待在舒适区,每天违和自己的内心作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儿,却没有勇气也不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变。《斜杠青年》中有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当死亡来临时,你突然发现自己从未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过。想想都觉得可怕。
3.他们具备快速的践行能力
QQ最新的广告语:“我想要的,现在就要,因为,我,不耐烦。”有人说,腾讯公司是最了解年轻一代的公司,果不其然。
互联网开领域中,开发产品强调快速的迭代方法。即雷军在“专注、极致、口碑、快”中,提到的”快”。一般采取敏捷开发的模式,产品快速的推动上线,上线后会通过用户反馈和用户行为分析不断的进行产品的改进,并且改进的周期比较短。年轻一代正是有效践行这一方法的一代。他们一旦有了想法,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开始实践,并在执行过程中再修改再实践。在实践中修改计划,而不是等计划修改好了再实践。这是年轻人跟我们分歧所在。同样的想法,我们可能还停留在空想阶段,他们就已经付诸实践并取得成果。而在这个时代,谁能快一步,谁就可以抢占先机。
在这个崇尚自由,多元化的新时代里,年轻人远见卓识的格局观以及超越传统的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令我们敬畏。感慨之余,唯有提醒自己不断的精进。世界之大,生命还长,人生还有很多可能。毕淑敏曾经写过一句特别帅气的话:“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这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