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中的利润分配
(写于19年6月22日江西赣州)
巨额广告费一直是公司或者品牌的痛点。广告投放届有一句名言:
很多花钱做过广告的人,都会对这一句话非常的认同。因为所有看到过广告的人,未必会购买我的产品,那没有购买的人,对于这部分的广告就是浪费的。(事实真的如此吗?暂且不讨论这个问题)
所以一直以来,提高广告的精准度,把浪费广告的那一半人找出来,剩下为它们投放的广告费。这就是现在的精准投放。(目前包含天猫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美团大众等日常消费平台,甚至娱媒类的抖音快手,都已经实现了根据喜好或用户期望的精准投放。)
但是这种投放有一个问题,就是用交易的心态,消费的心态去看待产品、品牌或公司经营。这种花钱做广告,本质上是在买用户。
比如,现在有一家媒体跟你说:“我是良心商人,我不浪费你的广告费。你到我这里做广告,用户没点开看,我不收你费,甚至,他不买你的东西,我都不收你费。只有当一个用户实实在在为你花钱了,你再给我广告费,好不好?”
听起来这简直就是广告业最好的模式。有这么好的事吗?有啊。现在互联网上的精准广告,就是这样的。
那结果是什么呢?你就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一笔交易,你能赚10块钱,你愿意花多少钱做广告?1块还是5块?如果有人说,我能确保你的广告费能变成利润,那你肯定会说,就是花9块9毛9做广告,我也愿意。因为赚一分钱也是赚。但是旁边你的竞争对手说了,我赚10块钱,我愿意花10块钱做广告。生意虽然没赚钱,但是我赚到了一个用户啊,这个账还是划算的。
这种博弈到了最后,局面很清楚:全行业都生存在盈亏平衡线上。整个行业,就是在为这家媒体打工。这不是我们在推演极端情况,在互联网精准广告领域,这已经是活生生的事实。
那为什么是这样呢?这不是互联媒体在算计这些企业,这背后是有理的。
整个产业链条上,谁创造了价值,谁就拿走利润。这就是天理。你的用户不是自己创造的,是媒体导给你的,你一点没费劲,连风险都没有,你凭什么拿走利润?你可能会说,不是啊,我的产品和服务很好啊,凭什么不能赚钱?如果你的产品和服务很好,怎么不能自己吸引来用户呢?你要去买流量?如果你大多数用户都是买流量买来的,你拿什么证明你的产品和服务很好呢?(目前南康家具市场中最常见的低价引流也属于购买流量的一种,让渡自己品牌和产品的成长,去换取短期的利益或者顾客。只是这种用钱买来的顾客是毫无忠诚度可言。他今天可以为了一点优惠选择你,那他明天也会为了另一个商家的优惠而抛弃你。)
在这里,我们再深挖一下关于价值决定利润分配的逻辑。假如A和B两家物流企业,A物流公司提供到长沙的服务,B物流公司除了提供到长沙,还提供到武汉的服务。假如两家公司的效率和服务同样的情况下。B公司依靠能够提供额外的城市服务,可以抢去市场上所有同时涉及长沙和武汉物流业务的顾客。并在剩下的长沙业务的顾客中,与A公司瓜分。因为相比看来B公司比A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价值和更加稳定的预期(预期思维)。但是,假如A虽然只到长沙,但是他可以把运输时间和效率压缩到原来的一半,那他将会占据到长沙的大部分的业务,因为比起B公司,到长沙的运输业务,他可以提供更高的价值。
所以,这个逻辑也从侧面解释了南康家具价格竞争中,大家都不赚钱的原因。首先,南康家具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同质化的结果,就是除了价格,大家没有办法再去比拼其他的东西。款式一样,加上现在很大一部分产品都是互联网销售。用户没有办法看到产品实体,感受不到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劣币驱逐良币,到最后只有低品质和低价格的产品活了下来。即使活下来,大家也都活得非常辛苦。因为整个产业都不愿意去冒风险,没有创新,没有服务,没有人性化的东西,总的来说,就是失去了产业价值。没有了价值,比拼到最后,大家都没有钱赚。
在如今的行情来看,
唯有跳出这个竞争,
去做不同的东西(去做更加差异化的东西);
去做更好的东西(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去做更加有价值的东西;
去做更加符合趋势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在僵化和过度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并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