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来势汹汹,打乱了很多人的规划。突然,收到解雇信息,突然,收到离职信息。但是又因为意外得到一段在家里的时光,很多人又制定了新的规划。
倒计时1天,即将迈进2021年,你的2020年规划完成了百分之几呀?
我今年的自学钢琴计划夭折了,依然还停留在2019年的演奏水平。哎,想想,我的吉他、毛笔字、减肥大计也都是半路夭折。
但是,像我这样有想法的人,不甘平凡过此生呀。
辗转难眠的我,一直在网上找出圈,突破自我的书籍。终于遇上了《规划最好的一年》这本书。它的小标题尤为吸引我,写着《今年必须是突破的一年》。
作者迈克尔·海亚特是风靡全球的高效能专家,曾任美国最大的出版公司之一托马斯·纳尔逊出版公司董事会主席、CEO。他创办的“五天即达最棒的一年”课程,帮助几千万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像一封家信,写给在外无力改变现状的游子。老父亲把他5条成功经验,毫不保留地告诉了孩子。这5条经验创造出一个“实用界面”,既循序渐进,又形成一个以终为始的可持续闭环。
一、相信自己,相信可能,你是最棒的
伟大的计划,往往都看似不可能。因为可能实现的事儿,已经一大帮人涌上去了,成功早已被瓜分了。
马云当年创办“中国黄页”,在国内国外跟几百位企业家聊梦想、聊合作,但却成了公认的骗子。
他气馁吗?
肯定有过。
他面对的困难可谓重重:既不会技术,又缺乏资金,更没有政府扶持。真是陷入“天时地利人和”全然没有的境地。
但是他坚信自己能成功,坚信互联网能在中国搞起来,坚信这个想法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于是他继续和人聊梦想,最终说服了十七位罗汉,创下阿里巴巴商业帝国。
马云面对困难时的思维叫做富足性思维——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找到解决之法。
如果马云当时感慨自己不懂技术,我这个长相绝对拉不到合适的投资人,那就变成缺稀性思维者了。这种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他的人生定布满种种不可能。
后者思维是受到自我设限观念的影响。
想想自己是否过上了想要拥有的生活或者想过上更好地生活?
试试在本子上画一条竖线,左栏写自我设限性观念(例如:我不会理财),右栏写自我开放性观念(例如:向小伙伴学习理财)。根据右栏思考你实现目标的新宣言。
尼采:“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这说的就是相信自己,把不可能通过不懈努力,变成另一种可能。
二、总结过去,在遗憾中看到机会
有这么一位大人物,每每提起,毛主席和蒋介石都会誉不绝口。
他从14岁便开始踏上科举之路的考试,但一直到23岁才中秀才。然而,此后便一路开挂,24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十年七迁,最终当上了两江总督。他写下的家书也被中国家庭奉为典范。
他就是曾国藩。
如果曾国藩来到21世纪,相当于参加了十年的高考呀。终于在第十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清华北大学府。
但是,这十年,每当揭榜之际,都是遗憾的开始。有时候差几十分,有时候差几分。这份遗憾也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谈点。
迈克尔说:"我们可以把遗憾当成阻碍进步的路障,但也可以将遗憾视作路标,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曾国藩带着这番遗憾,审视自己的学习之术。他发现自己一直跟着父亲的方法学习,死记硬背,而父亲本身也是一位多年赶考却从未成功的考生。
于是他找来他人文章,对比学习,渐渐找到了写文的门道。
感到遗憾,代表你拥有一颗向上的心。
审视遗憾,你会发现有很多"早知道"。那些早知道就蕴含着机会。
带着遗憾去找新的机会,秉持自我开放性观念,大步迈进下一段人生,不就是在于更好的自己相遇吗?
三、设计未来,做真正的梦想家
我曾经听过一个讲座,演讲者说我们的人生是可以自我设计的。当时听得我一身鸡皮疙瘩。
很多人确实很喜欢在新年伊始时,为下一年做好规划。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都履行了自己的计划,那未来人生必定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但遗憾的是,当计划赶不上变化时,计划就只留在当初的信誓旦旦中了。
作者认为我们在遵循SMARTER原则制定计划时,也需把风险考虑进去。当变化来临时,只需调整策略,无需放弃目标。
SMARTER目标原则为
Specific 明确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ctionable可行性,Risky风险性,Time-keyed定时性,Exciting激励性,Relevant相关性
根据SMARTER目标原则,目标分为成就型和习惯型。
打个比方,成就型目标指一年写完一本小说,关注一次性的成就。习惯型目标指每天日更500字,关注的是细水长流。
迈克尔认为一年制定七个到十个目标,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成就型和习惯型目标的最佳搭配。
目标有三个制定区:舒适区、不适区和妄想区。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长远来看,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让目标带点风险。只要风险不失控,获利的可能性是较大的。让自己处于不适区,“逼迫”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迈克尔:“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你做到什么事,更在于让你成为什么人。”
四、找到动力,你将不再半途而废
找到自己目标的最佳搭配后,你要面对的是漫长的实现目标生涯。如西天取经般,你也会面临八十一难。痛苦和烦恼很容易让人忘记最初出发的初衷。
这时候,需提高感知主要动机的能力。两个途径:一是用脑子想。想出自己真正的发动机。二是用心去感受。想象实现了目标会怎么样,没实现目标又会怎么样。
雨果,19世纪的著名法国作家,少年成名的他,写诗都是按行收费。但是才气和过高的社会名望却让他养成不按时交稿的习惯。有一次,出版社主编高斯林实在受不了,雨果整整拖欠了一年的书稿。他给雨果下最后通牒。
雨果本想拒绝,但是高斯林一席话,刺中了雨果的内心:“当年,她是全法国乃至全欧洲的骄傲,无数朝拜者慕名而来。但现如今,神像被盗,大钟被熔,花窗被砸。你我当初不就是想让世人再次见到她的光芒吗?”
雨果渐渐回想起三年前,自己只身前往各地,寻找历史文献,查阅正史、编年史、证书、清册,只为让世人不要忘记她的辉煌的样子。
想罢,他赶紧回家,把自己锁在房间。耗时5个月,一部《巴黎圣母院》跃然纸上,世人得以再次感受她在中世纪的辉煌。而雨果凭借此书,成功跻身成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动机可能会被遗忘,但绝不会消失。雨果很幸运地拥有一个写作社交圈,当他忘记写书时,还有人提醒他最初的梦想。
作者极力推荐大家明智选择社交圈。豆瓣、简书、知乎都有不少优质圈子。泡优质圈,互相提醒,共同成长。
五、付诸行动,干,就对了
当我们想清自己定目标的动机,就到付诸行动的阶段了。曾经有一个理论叫“吃掉那只青蛙”,风靡各大时间管理的培训营。所谓“青蛙”是指最大、最艰难的工作。
但是,很多人有畏难心理,遇上自己不知所措的难题,就选择把目标搁置在一边。
作者更推荐大家从简单的事儿做起,循序渐进。当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时,积极寻求朋友或者专家(Linkin (领英))的帮助。
每日朝着目标前进时,向曾国藩学习“吾日三省吾身”。养成每日回顾、每周回顾和季度回顾的习惯。这就是最近大热的词:复盘,和第二点的【总结过去】有一定的交融。
通过当天、当周、当季度回顾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后,更要审视,你的目标是否放在了不适区,如果不是,得进行策略上甚至是目标上调整。
用“每周三大事”指导“每日三大事”。并且,在每取得一件事的成功时,约三五好友一起庆祝。形成及时的正反馈。在季度回顾时,重新走一遍“五步实现新年愿望”。
《规划最好的一年》强调的是,相信自己,想明白,切实干。
2021年,我想人瘦点,钱包鼓点,千万别整反了。
2021年,让我们拥抱更棒的一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