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珠玑巷,我们这一代人不甚了解,可是却经常被父辈带去韶关南雄珠玑巷寻根问祖。
对,珠玑巷位于广东最北边,可以说是穷山恶水,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富庶的珠三角的人来说,是不太愿意相信我们的祖先来自穷山区的。
别笑这种心理,你得承认,没人喜欢穷亲戚。
可是,我家的族谱上写得清清楚楚来自南雄珠玑巷,后来我才发现珠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人家的族谱都是记载着来自南雄珠玑巷,证明我家不是特例。
这是巧合?
我倒宁愿相信这是巧合,因为我相信我的祖宗不可能来自穷山恶水的地方。
一般来说,巧合不会三番两次的发生,广州有珠玑路,东莞有珠玑街,南海九江有珠玑冈,广西平南县亦有珠玑街。
这些以珠玑命名的街道,是否暗示了族谱的真实性。
种种巧合不约而同的凑在一起,富庶的珠三角地区的祖宗真的来自穷山恶水的珠玑巷?
【天下广府人 寻根到珠玑】
寻根问祖源自人类对我来自哪里的好奇心,在人类历史上,人们不断的追问,不断的探究,从没有间断过,一句话非要找到一个答案不可。
由此发展出了祖先崇拜的文化,并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强烈信仰,其实归根结底是宗族结合的精神支柱,使宗族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也很好的解决了我来自哪里的天生的疑问。
所以我们频频听说看到某某领导团某某侨胞团到访南雄珠玑古巷寻根问祖,这正是祖先崇拜文化的强烈表现,要不然为何社会各界名流会不远万里奔赴珠玑巷寻根问祖,可见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根在哪里相当的重视。
自前广州市长黎子流1995年到南雄珠玑古巷寻根问祖后,就不断有社会各界名流相继赴珠玑寻根问祖,目前,遍布全球共有4000多万珠玑巷后裔,每年有30多万人回来寻根问祖。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翻开各家的族谱无不是记载着先祖来自珠玑巷,珠玑巷始于唐朝,兴于宋朝,曾有从中原南迁来的153姓在这里居住,是中原人移居岭南的重要聚居地,也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发祥地和海外无数华侨的祖居。
为何粤北山区一个小小的珠玑巷能成为广府人的发祥地,这就要翻翻岭南地图了,很直观的看到粤北地势险要,崇山峻岭,不适合生存居住,但却是最适合逃难的地方,古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载以山地作天然屏障的与世隔绝的田园世界;近有抗日战争国民政府迁都至山城重庆,都是以山地作天然屏障,隔绝战争的杀戮,一句话碰到无法避免的人祸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逃到山上。
而古代岭南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设身处地想想要不是碰到什么要命的是非,谁会举家迁至岭南,所以来岭南的居民都是逃难的。
逃难,当然是逃到越山的地方越好。
恰好翻过大庾岭这座天然屏障,便是一个盆地,勉强可以生存,于是便定下来在珠玑开荒耕地。
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只有一个,而战争依然会发生,那么,一样因战争避难的中原人也肯定会发现这么一个桃花源。
珠玑巷人口一代代积累,可以想象人口肯定会爆满,所以必然会有家族从珠玑巷迁出,继续往南走,没想到,越往南走,势地更开阔,土地更加肥沃,这里就是珠三角了。
在此后的多次南迁中,直接由珠玑巷和周围村落迁出的村民仅在南宋就有近10万人,而且每次都近乎悲壮,人祸加上天灾,致使逃难的村民或打死,或饿死,或淹死者难以计数。现在据说共有153种姓氏的珠玑移民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的29个市县,并有数以千万的人移居国外。
可以这么说:没有珠玑巷,就没有珠江三角洲。
【珠玑古巷 吾家故乡】
“珠玑古巷 吾家故乡”这句话刻在珠玑巷中门楼上,可见,每个人在珠玑古巷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姓氏祠堂,都是共同的故乡。
这种浓厚的姓氏文化,形成了一种奇秒的乌托邦景象,一群操着不同方言的人集聚在共同姓氏祠堂下,“宁弃祖宗田,勿忘祖宗言”这句话在珠玑巷里被消弭得干干净净,确实,人很难认同说着跟自己不同方言的祖宗,现如今,南雄珠玑人讲的方言与客家话有所不同,跟粤语又相差甚远。
正常来说,客家人和广府人去到现如今的珠玑巷都是语言不通的,要说找到乡音的一点点踪迹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去南雄珠玑巷寻根问祖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就算是因为强烈的祖先崇拜情结,相信很多广东人在珠玑巷祭拜时心里仍然会有一丝疑问,都说“珠玑古巷 吾家故乡”,可是我一点也听不懂故乡的方言,这种故乡真的能算故乡吗?
我们再一次摊开岭南地图,还是崇山峻岭,山把人隔阂开来,也把人的一切隔开来了,当然就包括了方言,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南方各地方言千差万别交流起来如同外国语。
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举家从南雄珠玑巷一路向南,翻山越岭,千辛万苦走了四百多公里,来到了珠三角这个肥沃的土地上,百年之后,变了乡音换了生活,把故乡珠玑巷刻入族谱,也许永远也回不去了。但要让后代子孙知道我们的根在珠玑巷,他们可以回去。
当然即使回去了也没有很大的意义,你说纪念意义吧,我的生日的纪念意义还更大;你说缅怀意义吧,缅怀浴血奋战的战士更值得。
所以我认为回去珠玑巷唯一的意义就是,碰到从未见过面的同宗人,道一声:噢,你也姓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