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被带到陌生的大人面前,长辈都会说叫这个叔叔、叫那个阿姨。阿姨叔叔如果送了东西给自己,就会要求说快谢谢叔叔、谢谢阿姨。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就听到说,拿了东西要说谢谢。
小时候的我觉得什么都是我的,世界都是我的,要什么都得给。在路上看到个玩具想买就得买,不买就一路耷拉脸,没效果不要紧,立马就蹲下,哪儿哪儿都不去,大人都没办法,只能给我买。长大点就好很多,知道钱来之不易,也不会胡乱花钱,有时候想买什么贵一点的东西,自己也会思前想后,反倒是大人宠惯了自己,看到孩子懂事了,容易心软,心软也就买了。那时候就觉得这事不是应该的。
在我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流行起西方的节日了。老人家嘴里的那些逢年过节过得越来越没有味儿,引进的潮流节日是一年比一年多,一年比一年办的红火。最早流行的就是圣诞节,流行起来的原因就是圣诞贺卡,但究竟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也真的是不知道。就记得当时在十二月刚到,学校附近的小店里就开始卖各种各样的贺卡,贵的可以到十元,便宜的也就一两元,在记忆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就晓得要送贺卡,那时候很自然地就送了起来。大大小小的贺卡买回家以后会有两道烦人的工序,第一道是把贺卡分配给老师同学,每次都最后都会纠结谁谁谁要不要送,这张最好看的到底送给哪个人。终于决定好人选之后就要考虑写什么话了,写给大多数人无非就是冠冕堂皇的那句圣诞快乐,而给特殊的几个人就显得无从下手了,尤其是写给漂亮女同学,好不容易选了张好看的贺卡送给她,如果就写那么几句简单的话就会感到不值,要是写得感情过了怕人家心里乱想,说不定以后就说不上话了,更担心的是被其他人看到,但不管怎么说,那时候送贺卡,只是表达友情而已。慢慢地长大以后,贺卡也就不送了,那几年还接触上的中学同学,偶尔还是聊天,出行的时候正好看到明信片,就顺手寄上一张,有时候自己也会收到一张,字里行间无论内容是什么,看到的时候就觉得很暖。
到了后来,母亲节成了学生们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已经心智长大的我们。我们渐渐开始明白从小传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是什么意思,经历过两次军训的我们脱离了父母独自生活,体会了独立的困难,体会了母爱,父爱倒经常被忽略。那时候在课堂上老师问,你们知不知道母亲节是什么时候,没有人能答上来,而对于生平接触的第一个浮动的节日我们都抱有很大的好奇心。老师花了很久讲述了母亲这一主题,至少我被很多细节所打动,第一次体会到母爱都一样的伟大。老师说起了自己的第一份工资,她买上了母亲最爱的食物,连带剩下的所有工资都给了她母亲,最后母亲还了一半,说,你也是要生活的,妈妈心领了,很开心。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感恩和感谢的区别。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外婆每次把我抱在她腿上都会问我句,家里最喜欢谁?外婆!长大以后赚钱会给外婆用吗?会!可是还没到长大,外婆就已经不在了。后来明白,感恩一旦错过,就是一道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