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我来说是个很长的假期,堂而皇之地享受着忙里偷闲的时光给我带来的思考盛宴。生活慢下来,停下来,就有了思考的时间,思考过往,思索将来。我知道过去的我混混沌沌,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每天都有着相同步骤的不同的活儿,领导额外交代事情就去做,按部就班地像是一个丧失了灵魂的躯壳。留给我的只剩下自己那一片小圈子。
这长达近五个月的假期里,因为自媒体,因为互联网,我反而比工作的时候接触到了更多精彩的世界。接触到了更多有趣的领域,思路开阔了不少。我一直想找一个像我一样多元化的载体,时而文艺小资,时而深刻独到。我尝试过博客,微信自媒体,考虑过豆瓣、知乎。最终锁定简书。因为多元化,因为这句“创作你的创作”。“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很应景。
重复的东西不再写了,写写最近关注理财以后,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简单说就是财商的缺失才是财富从指尖溜走的罪魁祸首。
我要说说我自己的故事,从而引出一个疑问,我回答了多年,都没有答对重点。
我记得小的时候,大概幼儿园,小学那阵子吧,因为家里是电厂的,在当时就算是中上等的中产阶级,算是万元户的有钱人了吧。九几年那阵子,人均工资才几十块,我爸就舍得花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一件近两百块的棉服,我记得当时那件衣服就算拿到现在的审美,也是很时尚了。我过生日,那时候流行的饮料是健力宝和芒果汁(什么牌子忘记了),我爸是一箱一箱地给我买。虽说是南方人,因为电厂效益好,厂里小区里自己有建有锅炉房,冬天暖气没有断过。用电是免费的,夏天空调没有停过。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从不知南方的冬天有多么湿冷刺骨。可见那时候生活过的有多滋润了。好吧,重点来了。然后时间悄悄滴流走,时间总是一个很玄的东西。慢慢的,下海经商,投机倒把,房地产,互联网等等的兴起,我慢慢发现,其实我家也并不是那么有钱,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感觉我家从中上产变成了中产,可能慢慢地下滑到再下一等级。慢慢滴电厂也没落了,锅炉房停了,和供电局也分家了,厂里职工家庭用电也收费了。再慢慢的,一部分发财的厂里人在市区繁华地带买了房子,而我们依旧坚持在厂里的职工住房里。这个跨度有些大,04年,我到了北方的一个城市读大学。总之印象里,我家曾经富有过。
我一直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慢慢地就没落了?厂里工资挺高的,奖金也不错。因为我爸妈没有远见?没有承担风险,迎接收益的战略胆识?刚才听了螺丝钉老师的讲课,结合前几天看的《富爸爸,穷爸爸》的理财入门书籍。我总结了,是因为财商太低!要知道,现金永远不等于资产,现金抓在手里会慢慢贬值成没有用的废纸,现金只有流动起来,钱生出钱了,才能称之为资产。富人买入资产,而穷人只买入负债。现金存银行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资产,因为会带来收益,但是长远看,收益跑不过通胀的时候,现金存银行定期也不能称之为资产。而我的父母跟罗布特的穷爸爸一样,财商缺失却并没有意识。所以我从小也像很多孩子一样,被教育要好好念书,找一份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就可以了,从来没有人对我进行财商教育。当然我也没有罗伯特那么幸运,碰到一个可以启蒙我财商的富爸爸。然而,我还是很感激我的父母,最起码,我好好读书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有了第一桶金,现在培养财商,永远不会太晚。
对了,要说一下我的母亲,她是一位有眼光的女性,但是仅限于有眼光,并没有胆识。她投身股市,摸爬滚打,成为了一位股龄十多年的老股民,至于她什么时候入市的我也不知道,反正记忆中,很长很长,小时候还经常被她带到证券交易所,当时太小了,既没有人跟我讲解,我也看不懂,所以不感兴趣。以前我从不关心她股市情况怎样,她总是说,小赚小赚,没亏过。我并不懂,只知道她推荐别人买的股票都涨了,赚钱了。她倒是并没有赚太多。前几天,我这个三十好几的理财小白接触到理财这个领域,兴趣爆棚啊,看完书,我很乐意思考思考。于是我问我的母亲,这么多年,股票赚了多少钱?我妈说赚的不多,但是没亏。投了两万,最多的时候盈利一万,现在还盈利2-3000。并且丢给我一个数值,说盈利率20%。乍一看,我的天哪,跑赢了无数基金股票啊,我一拍脑袋,我去,我亲爱的母亲,你是不是忘记除以你炒股的年份了,我要的是年化收益率。我妈笑而不语。20%除以10,年化收益率才2%,况且我妈入市不止十年,这是赤裸裸的亏损啊,还营造出一个傲人的盈利假象。
我给妈妈分享了好多理财达人的干货,看书学习总结才是王道,老股民追涨杀跌是赚不到钱的,甚至还会亏得血本无归。
妈妈很高兴,我们相约一起学习理财。我也开个户,股票玩起来。理财学起来。热爱财富的人都是热爱自由的人。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