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夏最适合看是枝裕和的电影,春风吹拂万物步履不停,夏蝉啼鸣在静谧的午后无人知晓,这一切如同电影里缓缓流动的时间,悄无声息而直击灵魂。是枝裕和很少讲一个故事,他是在呈现生活。看他的电影,好像什么也没讲,但其实讲了一切。
01
家庭是永恒的主题
我想关于是枝裕和,最广为人知的应该是去年在戛纳电影节得奖的《小偷家族》。一个简陋的小屋里,住着奶奶初枝,爸爸治,妈妈信代,姐姐亚纪,弟弟祥太,小女孩儿玲。故事的一开始,爸爸带祥太在便利店偷东西就注定了这个看似美满的家庭的不普通—所有人都不能活在阳光下。
这个特殊家庭的羁绊不是血缘,似乎也不是爱,是利益,是犯罪。奶奶收养一家人是不想一个人孤苦离世,亚纪可以靠出卖色相维持家庭生计,治教会祥太做扒手。大家照顾奶奶是因为奶奶有退休金。就连接纳玲,也是作为信代没有孩子的补偿。电影交杂着残酷和温情,奶奶会嗔怪亚纪的脚冰凉,治会关心祥太青春期的心理,信代搂着遭受原生家庭暴力的玲玲告诉她:“一个人爱你的方式不是给你买漂亮的小裙子,而是像这样,紧紧,紧紧的拥抱你。”
而这些温暖只是灰暗生活裂隙中漏出的鲜少光亮,电影的后半部是枝裕和将这层温和的保护膜撕掉,亲手揭开了家庭本质的冷淡疏离,各自为营。奶奶死去没有人悲伤,治只关心退休金,信代与治没有爱情只有性,祥太故意被警察捉住,把这个家暴露在法网之下。可是最后,祥太在公交车上隔着玻璃叫治爸爸,治对着警察的盘问说“因为我除了偷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这就是我能教他的全部”,信代对治没有爱却一人扛下了所有的罪责。
这大概是称之为羁绊的东西吧,电影里一家人去海边的片段我想是最可以解释这个家庭纠缠的,“就像我选择了你,而你心甘情愿被我拖累”。初枝一个人坐在沙滩上,看着一家人说“谢谢你们了”。她是衷心感谢他们最后的陪伴,却没有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家人。
小偷家族的每个人都是这样,他们在这个所谓的家庭里各取所需,如同真正的亲人般生活,心甘情愿彼此牵绊拖累,但终归是得不到属于自己的亲情。看完你没办法评判什么或是轻而易举地概述主题,但却真真实实地如鲠在喉。
从一颗石子开始讲述,默默将整片河床袒露,错过一个片段就错过了全部。如同温水煮青蛙,过程不觉,最后回头一看竟是这样震撼。这就是是枝裕和的手法。
而家庭,似乎是是枝裕和电影永恒的主题。他偏爱平凡人,“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没有人不处在家庭之中,因而,我们看是枝裕和常常能看到自己的化身。
就像《步履不停》中只讲了男主人公良多带着二婚且有一子的爱人回父母家吃饭这一件事,生活琐碎事无巨细。父亲是总闷在房里不说话的,却会提前修好老旧的阶梯,儿子是最恨父亲把医生的职业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但看到父亲只能目送救护车远去却无能为力的背影时,也会感到触动,婆婆是会跟儿媳说穿些好衣服的,但是却不给儿媳的孩子准备睡衣。而这一切,镜头不予置评,它只是默默呈现出来,观者自行体会。最后,良多乘车离开了父母家,他想着下一次要让母亲坐上自己的车。但是,没等到实现,母亲走了。人生步履匆匆,我们总是慢一步。
《比海更深》的主人公同样叫良多,这位良多是郁郁不得志的中年男人,一回父母家就翻箱倒柜找值钱的东西,舍不得前妻却不去争取复合,曾经是小有所成的小说家现在却走上了父亲的老路,过的是不满足眼下,却又无力改变,只能随命运之波漂流的废柴人生。我们年少时总一腔热血,人到中年生活里的不如意通通袭来,我们终于发现自己成为了当初最不喜欢的样子可是就像母亲阳台的那株植物,“没开花也没结果,不过还是有用的。”因为正是这些不如意,才构成了完整的人生啊,如果没有不如意,怎能去体会比海更深的人生况味呢?
此外,是枝裕和还有许多佳片,皆冲淡如水,余味悠长。《海街日记》是少女图鉴,堪称治愈片的典范。《如父如子》是因两家抱错孩子缘起,探讨了家庭中的父子关系。还有我最心爱也最心痛的《无人知晓》,年轻的母亲带着四个没有户口的孩子,十分拮据地活着。是枝裕和用很平静的手法,讲述了一个特别悲伤的故事,镜头里的人没有眼泪,不知是麻木还是太过清醒。
虽说是枝裕和的主题都离不开家庭和死亡,是枝裕和的手法大都平静冲淡,但是每一部影片,都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它们即是平凡人的疗伤药,也是平凡人的照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