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没有存在感的省份,大概除了我的家乡,也是没谁了。
在路上每次遇到新朋友,问起我从哪来,甚至会有人不知道江西是否是一个省份,江西和江苏的关系是什么,景德镇是不是江西的省会。虽是荒唐的笑着,但心里是很失落的。
位于中部偏东的不显眼位置,被湖南湖北的兄弟省份夹着,东临浙江福建两个沿海大省,南面的广东更是气势磅礴。江西就这样默默的,跟不上东部发展,赶不上中部崛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江西打出了一大波的红色革命旅游路线,让年轻人望而却步。以至于熟悉江西的人们,大概最熟悉的就是井冈山的燎原之火与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而事实上,当我第一次去井冈山的革命故居参观,吸引我的却是朱德挑水走过的小路,因为那里适合远眺,天气晴朗下不远处的云海令人印象深刻。
高中之前,真的把江西当作一个食之无味的革命老地,主席好像每年过年都会来江西慰问老兵,握手相拥哭泣的画面全台转播,大家对江西的革命印象根深蒂固。可是在这个和平年代,谁又真的喜欢或是能记住这样的江西呢。
--关于江西的第一次认识--
后来有一阵,中央4台喜欢穿插旅游宣传片作为广告,跟着老爸被迫看新闻的我被广告吸引了。“梦里老家”婺源飘进了我的脑子里,我知道的江西被掀开了,从此便觉得,我们是不一样的,而“鱼米之乡”的传说,也是真的。
高中毕业旅行,去了婺源,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两个相约毕业旅行的小姑娘直奔火车站买上了两张去景德镇的票,也不管有没有座,也不管是不是夜车,不管凌晨3点到达景德镇之后还要等到6点才能坐上去婺源县的小巴车……
婺源惊艳我了,即使不在油菜花盛开的旺季,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小城市里的姑娘来说,简直是仙境。买上一张地图,办了一张一卡通,几个古镇古村一通转悠。
时过经年,依稀记得汪口村河对岸山间的全景,上晓起那不知名的老旧茶厂,理坑山水墨画一般的景致,彩虹桥上的沧桑与歌唱……
--离乡之后对江西的念想--
读大学之后,故乡离我越来越远。逢人介绍起我的老家,我会说王安石和汤显祖是我老乡,说起我长大的城市,我会说那个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傅抱石离我家就不远,哦对了,百家讲坛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就在我们那边的一个仙女湖,老美了。
而出省读书之后会发现,有些美味是外地没有的。炒粉、拌粉、汤粉,常常有人会问我,是不是和米线一样,还是和炒河粉一样?我说都不是,比那些好吃多了。学校的食堂开了一个瓦罐汤窗口,我开心的跑过去要一碗鸡蛋肉饼汤,那个厨师就笑了,你是江西的吧?
以至于,每年放假回家,总会与三五好友约伴,去吃街头老字号的路边摊炒粉,找从小和老妈一起吃喝的拌粉和瓦罐汤,去某个小区楼下找大家从中学时代就吃得津津有味的砂锅汤粉,故乡的记忆全部融合到了这些美好的味道中。旅行这么多年,出了家乡,还真再没有遇见过。
--江西到底有哪些自然景观—
不用我这个江西人说,提起景点,还是有很多令人张口就来的。井冈山的革命根据地,景德镇的陶瓷,庐山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有如今大火的边界小镇婺源……除此之外,若是对历史有所关注的,大概还会知道南昌的八一起义和瑞金的红色政权。恩,这也是我在上大学之前对江西的全部认识。
直到有一次,跟着南昌的亲戚去参观滕王阁,对,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江西的,高中那首落霞与孤鹜齐飞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我听见一个导览姑娘声情并茂的在介绍江西美景之时,甚是感动。
她说,江西重山迭起,泗水环绕,就是一个少灾少难,人杰地灵的地方。
说起山,从北往南,庐山冰雪美色,梅岭青葱自在,龙虎山道教源泉,明月山灵秀美艳,武功山开阔豁达,三清山重岭奇幻,齐云山的南酸枣糕(捂脸,人家可是赣南第一高峰好嘛,名头都被枣糕牌子盖过去了)……
我还是无知的,毕竟除了这些山还有许多更怕是连我爸妈都没听过的山了,刚刚网上一搜,却都美的不可方物,大致也不亚于我爬过的五岳和黄山了……
而说起水,与湖北相隔,长江以南便开始是江西的底盘。鄱阳湖是鱼米丰收的源头,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它,还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湖。水天相接,你会看见它渺无际崖,波光粼粼,你还能看见捕鱼的人们脸上质朴的笑容……
几乎纵灌江西全省的赣江,延展出许多支流,滋养着这一整片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恕我无知,喊不上它们的名字,却只是知道,它们来自赣江,它们源自那遥远的长江。
--江西到底有哪些传统手艺—
这还真是考验我知识水平的时候,可惜我知道的不多。
我只知道,我的家乡新余是夏布之乡。曾经在《中华手工》的杂志上看到过对于夏布编织传人的采访与慰问,我才惊呼跟同事们说,那是我家嘛不是?!后来从朋友那听说新余有一座夏布博物馆。我问我爸,他才和我说夏布穿着舒服啊……
之前帮一个平台整理过一个系列稿件,是关于笔墨纸砚的,我只听说过湖州的笔和宣城的纸,可却并不知道在江西,这四件的传统制作手艺都保留完好……南昌文港镇的毛笔、婺源龙尾山的龙尾砚…书院文化也由此兴起……
通过对这些浅薄的了解,大概也就知道为什么古时候江西的进士那么多,如今江西考生的考分为什么那么高,毕竟是文人故土呐,第一次感受到了传承的魅力。
其实我知道的也并不算多,一年也难得能回一趟家,说来也惭愧。但即便是在许多地方生活过,即便不会说地方话,也会直了的说起自己是江西人,和外国人说起江西的位置,江西有什么特色。
中考的时候,我们会考本地历史与地理,薄薄的两本书却对我的影响很大。倒不是说我学会了多少知识,只是因为从那时我便意识到人不能忘本吧。
旅行在路上,总会和人说起我故乡的好,我生活过的城市的好,说起我天朝的好。我也遇见过一些人,他们早年就出国留学,对国外大肆吹捧,对国内一无所知,尽管觉得这样怕是在正常不过了,心里也觉得唏嘘不已。
虽然自己也是励志不会眷恋国土要环游世界的人,但是深切的希望自己能带着对国家对家乡的了解,走到外面去,自己看见更多的同时,也能够向人们传达更多。
最后,大学时特意想过,要是回家乡发展,特别想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一些贡献,这样的好山好水可不能被荒废了。
可是后来发现,始终是浪子难泊岸,宽慰自己,家乡山水能保有纯真也不是件坏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