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从前,想要知道点新鲜事,需要订好几份报纸、杂志,才能知道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
现在,打开手机,我们就能看到美国大选狗咬狗、马云双十一赚了多少钱、哪个饭店在打折、汽车保养小窍门、王宝强绿帽子戴的多么冤,……
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变成博学者。
每一个网站、公众号、手机APP都在花枝招展的卖弄风情:大爷,快来这儿看看啊!
即便身处中原小城——鹤壁,我也能感受到互联网对我满满的善意。从前,我们只是普通的小老百姓,现在互联网懂我们,提供我们需要的任何服务,让我们看到任何想看到的信息。
用户不是上帝,上帝太假;用户是皇帝,就在当下。
何不食肉糜
有一则小故事,发生在中国的魏晋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到处都在饿死人,消息终于传到皇帝耳朵里。
皇帝是个好皇帝,确实想为百姓办点实事儿,苦思冥想之后,告诉大臣们:“百姓没有粮食吃,不如让他们吃肉吧。”
这个皇帝就是晋惠帝,因为这件事,被人笑话了一千多年。
为什么晋惠帝能说出这么没有常识的话呢?
原因很简单,大臣们只捡皇帝喜欢听的事情说,皇帝不喜欢的,他们一概不说。所以,皇帝了解到的,只是他喜欢听和喜欢看的。
如今,这个故事正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来一条文章生产线
美国有一个网站叫美国在线。这个网站有一个系统,通过收集用户的搜索词、阅读爱好等数据,分析出用户最感兴趣的话题。
系统根据用户感兴趣的话题生成题目,然后把这些题目分发给写手,写手再根据题目写文章。每个写手每天能写5-10篇,一般的一个小时生产一篇,厉害的可以25分钟生产一篇。
靠这种批量化生产,美国在线获得了大约50%的利润。
这种文章的批量化生产只发生在美国吗?
请看下面几张图:
- 今日头条的后台
今日头条靠人工智能为用户分发内容,我们平时看什么、喜欢看什么,打开今日头条就能看到。我们不喜欢的内容,几乎不会出现在我们的页面。
今日头条太懂我们了,随随便便就能看上很长时间。
- 微信公众号的后台
微信是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和订阅来获取用户的,跟今日头条不同,但本质也一样。
我们订阅的内容包含不同领域,但经常打开的都是我们喜欢的,那些兴趣不大的订阅号的可能一个月都不会打开一次。
- 新榜的内容分析
新榜能分析出每天有哪个领域、那种风格的文章阅读量高,微信上人们喜欢看什么、网易平台上人们喜欢读什么,最近哪个热点更受人关注。内容运营商根据这些数据来生产读者喜欢看的文章。
几乎所有媒体平台的后台都会对用户属性、用户爱好、用户习惯、点击关键词等数据进行统计。
根据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生产出用户喜欢看的文章,这样就能够保证流量,从而保证利润。
内容智能分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想看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然而,这会带来另一个后果:何不食肉糜。
内容运营商要获取流量,会想法设法留住用户,他们会准备好一口十分漂亮的井,让我们跳进去。
我们看向周围,有很多有共同语言的青蛙;我们仰起头,依然能看到蓝蓝的天。而我们以为,这就是世界。
跳出那口井
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在为我们定制一口舒适的井。
马云在淘宝上推送我们无法拒绝的商品,媒体平台推送我们喜欢看的内容,电视里放着最喜欢的电视剧,影院上映流程化生产的影片。
当然,这并不意味这是一件坏事,很多人喜欢这样帝王般的服务:它们很懂我,我很舒适,这样有什么不好的?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懂我们,会出现一个后果:阶层固化。就是指不同阶层间的流动性下降,比如穷人家庭和中产家庭;老百姓和富豪;造井的人和坐井的人。
怎样跳出这口为我们量身打造呢?
答案是:认知升级。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查阅一下资料。关于认知升级的话题,我们下次再聊。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