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七五年十月份。职工大学的同窗好友刘恩山发起,并与刘明清,郑军找到我,商议用国庆长假的后四天出去玩一次。我们一拍即合,商定:时间从四日至七日,共四天。路线为,兰州___天水(麦积山)___西安(大雁塔)__临潼(骊山,华清池)__渭南__华山。说走就走,我们三日晚连夜出发。原则是尽量少花钱,尽量抓紧时间,尽量赶夜路,确保按期返回兰州。此次旅行,当然最不高兴的是我和郑军的新婚不久的妻子了,当然也有刘明清的妻子(小孩还不到两岁)。在去天水的火车上(到青岛的列车),我们和列车员打得火热,一路上和他们吹牛聊天,我们中不知谁冒充是兰州铁道学院的工农兵学员,更拉近了和列车员的天下铁路是一家的情缘,没买票的我们顺利到达了天水火车站,刘恩山领着我们想从车站东闸口绕出去,结果被车站东口值班的阿姨级的站务员拦住了。刘恩山猛套近乎,编造他在兰州铁路新村见过这个阿姨,没想到站务员的娘家真的就在铁路新村住,而且离刘恩山家不远。铁路阿姨的语气立刻缓和下来,挥了挥手,我们就这样在她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出了天水车站的东闸口。这时天已朦朦亮了。
我们先到的天水星火机床厂,找到了我要叫舅舅的亲戚王月家(是我奶奶的远方侄子,从沈阳第一机床厂支援西北建设到天水的,当时是星火厂的第一副厂长)。我们在他家稍事歇息后,骑着我亲戚借的三辆自行车,然后由恩山的在星火厂的同学滕文学(他母亲和哥哥也是我和爱人的婚姻介绍人)当响导,五个人骑着自行车奔向了麦积山。从星火机床厂(天水北道西北方向)到麦积山估计有三十多公里。大路的两旁,是一派典型的陇东农村风光,收割后的麦田露出的麦茬仿佛是铺在大地上的一块块金色的地毯。我们感兴趣的还是田地周边的村落和乡镇的那古老的房子,那窗牖,门棂,房檐露出的全是年代熏染的黑黝黝的颜色,这些房子高矮不同,参次不齐,错落有致。望着这些旧得不能再旧的房子,匪夷所思的我,此时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了当年李白酩酊吟诗,李广纵骑神射,姜维扬马挥刀等就有可能就路过这里的身影?在路边小憩的时候和当地老乡聊天时发现他们的口音很接近陕西口音(在兰州与天水人打过交道,但他们大都说的是天水普通话),只不过声调有些尖细,个别发音有些不同。我想若不是有秦岭余脉相隔,天水肯定与八百里秦川融成一体而为千里秦川了。
骑了将近三个小时的自行车终于来到了麦积山脚下。尽管我在骑自行车时不小心扭伤了右腿,仍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山脚下的公园,一瘸一拐地登上了麦积山。爬山必须要经过门前公园,公园大门(门票五毛钱)实际上也是麦积山游览区的大门。大门是用竹杆松枝搭建而成的,古朴自然,没有过分的张扬,给人一种很特别的很自然的视觉感受。花园由一个个小竹林,一块块小花圃,及一条小溪分组合成了类似江南的园林景观。那呈现金黄色的,粉红色的,橙色的,乳白色的菊花,月季,芙蓉,大丽花在争奇斗艳,显现出大自然造化成鎏光溢彩的风彩。刘恩山拿出照相机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珍贵的镜头。
麦积峰高一百五十多米,如农家积麦之状。从后秦时代至清代开窟造像在七八十米的悬崖峭壁上,层层相迭,上下错落,密如峰房。一百九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蜂房"里的泥雕像,石雕像有七千余身,壁画一千三四百平方米。这些雕像,无论是高约16米的"阿米陀佛",还是到只有10余厘米的小影塑,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极富有生活气息。抬头仰望,凌空飞栈,攀行其上,惊险陡峭。但看到那些表情各异的佛陀神像,沿栈道上爬的紧张胆怯的心情化解了不少。无冕旒的帝王被匠人们雕刻成了端庄的佛,侧伺的菩萨,弟子,有的低眉含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眉开眼笑,俊俏活泼,有的仿佛在向人招手呢,看得我们忍俊不止,赏心悦目。我们在下山中天上下起了小雨,回头望去,只见整个麦积山细雨霏霏,云雾缭绕,莫非这就是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云"?
我在回来的路上因右腿酸痛厉害,骑自行车感到很困难,无奈只好左脚使劲蹬,右脚少使劲,速度很快就下来了。我下来好几次,刘恩山帮我按摩,稍好些,又坚持骑下去。这时后面来了辆小四轮拖拉机,我赶紧递给司机一盒海河牌香烟,然后我一手扶自行车把手,一手拽着车厢后侧栏杆,由拖拉机拖着继续前行。还好拖拉机与我们一路同行,一直到北道镇才拐了个弯,撂下了我先前给于他的香烟,与我们分道扬镖了,此时刻离星火机床厂也就四五公里路了。到了亲戚家,亲戚早就摆好了一桌酒菜盛情招待了我们。稍事休息后,已近黄昏,我们告别了亲戚和腾文学,在北道登上了到西安方向的列车。由于是慢车,列车"咣当"了一晚上到凌晨五六点钟才到了西安。我们随着几个铁路工人从车站北闸口走去,车站值班人员睡意朦胧,把我们误认为是铁路员工,问都没问,也就放行了。出站后,我们又沿着跨铁路的人行天桥南返至西安车站广场附近的路口,进入到西安很有名的解放路。我们又进入到车站侯车厅,在卫生间自来水管前解决了洗涮问题。走到解放路第二个路口一个小饭馆(车站广场饭店饭菜价钱贵),每人花了五角钱和半斤全国粮票,就着咸菜(不要钱),吃了两个大馒头和一碗小米粥。然后步行四十多分钟(为了更好观光西安街景),走了七八里路,经南城门,来到了大雁塔前广场(当时广场很小,周边被民房包围着)。
当时大雁塔门票是五角钱,这个钱必须花。进门后,尽管还有些其他的建筑群,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雁塔。明代前因塔身损坏严重,我们现看到到塔身是经加过砌面砖予以保护的。塔高(含底座)六十多米(相当于二十多层楼),塔基东西稍窄,南北稍宽,都在四十五米以上(具体数字记不住了),当时允许登塔游览(并不加收门票),我们随着排队人流拾阶侧身而上,侧身而下,塔内尽管有严禁刻字等提示,但"到处一游"刻满扶手和内壁。在塔顶不大的窗口上我们看到了并不高大的建筑群及西安南侧的高伟的城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塔南侧镶嵌书法家褚遂良为唐太宗和唐高宗为此塔写的碑文,字体秀丽,是唐代流于后世的名碑,我等特别是喜好书法的刘恩山"啧啧"称奇。随后我们又游览了小雁塔和兴庆公园。
晚上我们住在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的刘明清老同学的家里,该同学很热情地腾出一间屋,准备了被褥,我们在地铺上美美地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在西交大校园里转了转,并与兰州大学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还是西交大规模大,有气势。
(华民故事连载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