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越刷越不开心?怪爹怪娘都不该怪社交网络
1.
还记得初次邂逅朋友圈的那一夜吗?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满屏飘赞的那份喜悦吗?
还记得那一年,我们逐渐厌倦了从微博那里,用@的方式联系这个世界,联系这个世界的刀光剑影和红人名媛,联系那些吵杂到近乎菜市场的光怪陆离吗?
随后,朋友圈倏地出现,仿佛让看惯了风尘女子的我们,突然就撞进了一个小家碧玉的怀里。
爱情就在此刻发生了。
诚然,朋友圈是一个好情人,给了我们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藏着我们的隐私,驻着明净的内心,好像是疲惫工作间的星巴克,繁杂生活里的九寨沟。
当然,更重要的是,也让我们的社交关系,保持在一种刚刚好的层面,既不会疏于交往,亦不会困于人际。
只可惜,后面的故事如你所知,朋友圈的朋友越来越多,“情人”的圈越来越大,微商开始出没,广告时而抢屏,我们也开始越刷越不开心了。
2.
在我的朋友圈里,大概有1000多人,其中有一半是写作圈的朋友,一半则是工作上的伙伴,和生活中的亲友。
记得曾有一阵子,我特别排斥朋友圈,因为每次刷完之后,都不太开心,虽然时有收获,但更多的是心里堵得慌:
这位朋友春风得意马蹄轻地跑到了马尔代夫度假,那位兄弟新房搬迁郊外两居室换市区一梯一户江景楼,再要不就是新加的文友新书上市卖断加印.......
如此光鲜,长期以往,你说我还有没有好心情奋斗了?
不过后来我发现,每当我先发制人地发了朋友圈后,再去刷圈,就会开心很多。
而且,每次刷圈时,我都会有意识地删除几个毫无印象的朋友——当然,有些人不方便删除,但屏蔽朋友圈还是可以的。这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朋友圈保持一个有进有出的动态,心情自然会好很多。
除此之外,我还会限制一个时间,比如说10分钟之内,能刷多少就多少,该赞评的毫不手软,看到真正的深度好文,也会先收藏,回头细读。
......
其实,以上的玩法,暗藏着某些科学的心理机制。不过,会跟大家正式揭晓之前,让我们先来讨伐一下朋友圈的两宗罪吧。
3.
首先是,严重超载,而且还拼命超速;
根据进行心理学家罗宾·邓巴研究,受大脑限制,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最多150人,最亲密的则是7人——这便是著名的邓巴数理论。
也就是说,不管文明的程度再高,人类的社交能力与石器时代都没什么两样。无奈的是,几乎每一个人的朋友圈里都不止150人。
安妮宝贝在其新书《月童渡河》里曾谈到,其朋友圈也就是不到十来个好友而已。
她说,只跟最重要的人交往。
这样的态度,当然潇洒惬意,自然断舍离彻底,但我们能做到吗?
我们更多的是,上司刚发了个生日蛋糕许愿照,你能不去点赞吗,而且还得是24小时内;公司的最新产品上线了,老板转了,你敢不转吗;新交的女友跟闺蜜出去玩耍,发的一大堆美食,你能忘了点评么?
此外,如你所知,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早已习惯了,马不停蹄地从身边的环境,寻找新鲜事物来刺激大脑,因为一旦缺乏这种刺激,我们就会变得疲倦,焦虑,有一种被时代和众人孤立的感觉。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成瘾症”。正是这种症状,让我们的大脑持续超速运作,备受压力。
其次,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前阵子,有这样一个报道,说某个健身教练,把手机绑狗上,然后让狗跑步,并把跑步的轨迹里程分享到朋友圈,让人觉得她非常爱运动,完了旁边还配个身材曼妙的自拍照。
试想一下,那些成天嚷着运动减肥的朋友,看到这样的分享,是不是对自己最近的运动强度和减肥效果很失望呢。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体的动物,哪怕是孤独如《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君,也会叹息道,.
“哪有人喜欢孤独,只是怕失望而已。”
当然,这里的失望,不只是対朋友,更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对自身失望。因为有了比较,就一定会有伤害。“幸福是一个比较级,要有东西垫底才能感觉到。”
而朋友圈的最大心理属性,就是了解和比较——即便这种比较是建立在不真实的基础上。须知道,在朋友圈里,生活中的很多猥琐、尴尬、苦逼、青春痘都在这里被裁剪了,PS了,滤镜化了......
4.
有些人说,朋友圈越刷越不开心,都是社交网络的罪!想当年,没有微信微博的时候,我才不会天天看着手机呢。
可事实上,不刷朋友圈了,我们就真的会更开心吗?
记得当年,我大学刚毕业不久,去了一个不错的公司,而且还混到了一个小领导的职位。
结果有一阵子,因为响应成功人士所呼吁的“人脉决定钱脉”哲学,我天天去参加这个朋友的聚会,那个同事的同好会......每周档期排满,疲于奔命,似乎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朋友圈里,让我感觉非常累,以致后来连电话都害怕接了。
试问,这样的朋友圈,是否跟微信朋友圈类似呢?
其实,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朋友圈都需要一个度,需要一个质量标准系数,和一个科学的刷圈方法。
5.
至于如何才是正确的玩法,以笔者之拙见,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从被动点赞,变成主动社交
前阵子,某著名社交软件公司做了个实验,找了80人,要求一半的人主动社交,边发个人动态,边去赞评别人;另一半的人,则只是围观,不发任何东西。
结果表明,主动社交的人明显会更开心。因为从心理学上来说,一旦你参与了进来,你就转移了社交压力。
2. 从不定时,变成固定时间。
切勿让朋友圈随意侵蚀生活,最好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来刷圈,比如说等公交时的碎片时间,或是午餐后的某一个时间点。
当然,尽量不要在睡前,如果你非要在睡前玩手机,我更建议你挑选一两个你平时喜欢的公众号,可以有预期地读一两篇好文。
3. 从漫无目的,变成有的放矢。
比起漫无目的耗费心机,有的放矢的好处是什么呢?
你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拉近距离、得到反馈,并成功在朋友圈里刷了存在值。
总而言之,朋友圈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受累于此,轻则郁郁寡欢,重则心气受损;用得好,便可于千里之外跟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尽享高山流水之欢愉,刷出人生之点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