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访者构成
1.大一1个;大二2个;大三1个;大四3个。一共7个。
2.均为女性
3.均未有人流的经历
知道层面
Q1.你是否有听说过人流?
参与FG的7个人都听说过。
可见,人流的知晓程度很高
Q2.你从哪些途径听说人流?
听说的途径提到的有实体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小说、学校性教育宣传册、网络广告。
·2个人第一反应是通过电视广告
·2个人第一反应是通过小说(《悲伤逆流成河》)
·2个人第一反应是通过性教育宣传册
· 另外1个人提到了网络弹窗广告
- 有关人流的家庭教育:第一组提到的比较少,到后面提出觉得有关人流的家庭教育做得太少,应该予以重视。第二组有提到因为亲戚中有做人流的,所以长辈会讲起,但是也不会深入谈论,另外,长辈对避孕知识的强调普遍多余人流知识,其中,过半受访学生表示长辈对避孕话题会避而不谈。
- 大多数处于被动接受相关信息,主动学习的很少,两次FG中7人均没有出现主动学习的情况。
理解层面
Q1.你自认为你对人流是否了解?了解程度任何?
3个人表示自己挺了解人流,4个人表示不了解,停留在听说的层面。
· 挺了解的人群:两个人身边有实际进行过人流的亲属或朋友,并且最初的知识主要通过电视或者小说获取。一个人是通过教育册。
· 不了解的人群:表示被动接受碎片式信息,自己从未亲身经历过。所以对人流知道得很少。
他们知道的内容有
· 人流的类型分为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
· 粗浅的人流的程序:人流大概的操作有麻醉、刮宫,但是具体的细节(最低伤害的人流时间、人流的原理等)和具体操作步骤没有人涉及;
· 人流手术术后伤害:相对于人流程序,理解比较深入,但仍然停留在笼统或局部的表述,包括生理和心理伤害:生理上包括对女性生育能力影响、妇科病等,心理上包括抑郁、记忆力减退、自信下降等等。
认为自己挺了解人流的受访者事实上并不能做到对人流有全面而系统的理解,由于长辈教育,对于人流的危害的了解较多,但对于人流的过程和原理了解较少。
Q2.你怎么理解无痛人流?
·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方面科技进步会使手术疼痛减轻,另一方面媒体的引导会使人对无痛手术的疼痛预期降低;
· 从实际层面来说,无痛人流还是有疼痛,并且对人体的伤害无法避免。
总体上来说,他们不相信无痛就真的是无痛,但是会没那么痛
认知层面
Q1.根据你的了解,人流会有哪些伤害? 人流会带来疾病么?
提到的伤害有:生理周期紊乱;影响女性生育;小诊所的不规范操作和卫生条件使得女性感染;心理伤害。
态度层面
Q1.如果身边的同学有经历人流,你对她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两次FG中都有人提到了身边有做人流的同学,他们所描述的态度词汇:没有歧视,惋惜,理解。
虽然受访者表示没有歧视,但是他们认为人流会完全改变一个人的生命,比如第一组FG的受访者有提到因为人流,女生退学,后来失去联系,她会这名女生的遭遇感到惋惜,从而可以发现人流在他们心中对人生的影响很大。
行为意愿层面
Q1.如果出于需要,你会选择人流么?你进行人流之后,你会选择告诉家人或者朋友么?
大多数人表示直接选择人流,理由有
· 经济不足以支撑抚养孩子
· 孩子会破坏自己的人生规划,阻碍生活和学业
· 伤害孩子,对孩子不负责任;
部分人出现犹豫态度,取决于恋爱双方的情况,可能会考虑结婚
所有人都选择会告诉家人或朋友,可能优先选择朋友,提到的理由有
· 早孕是犯错而已,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告诉父母并无大碍,毕竟他们会给予精神的安慰
· 父母可以给更多的指导
· 父母可以为到大医院去进行较为可靠的手术提供资金保证
信任层面
Q1.你是否相信人流技术?相信/不相信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一个长辈直接经历过人流的受访者,总体上对于人流呈现消极态度,不信任。但是觉得大医院会比小医院更安全,更值得信任,也就是操作问题在受访者心中很重要。
不信任的原因:人流是亲密接触到自己身体最脆弱的部分的,这种接触让人没有安全感。
其余
Q1.你觉得有无必要把人流知识的学习纳入大学生生理健康课堂中,为什么?
多数受访者表示有必要,少量觉得人流知识应该更多得放在家庭教育之中(但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可以同时进行)
理由:因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但是又存在需要的可能性。知道了这些人流知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能够在危机出现的时候更知道该怎么处理,怎么应对。
Q2.说到人流,你会想到哪些话题?
不孕不育
医疗体制的问题:大小医院之间的资源不平等
(当谈论到自己人流,高频出现的词汇:慌乱)
两组FG小组之间的对比
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年龄差异,第一组属于进入大学不久,第二组将面临毕业。而从FG中的谈话,体现在对于主题认知上的差异化上主要有以下两点:
· 第二组(大三大四组)对人流的态度出现了差异,有两个人考虑不人流,而第一组(大一大二组)全部毫不犹豫地表示会选择人流,是否与心理年龄以及对恋爱关系等的观念差异有关联?
· 第二组(大三大四组)对于人流的认知相对深入和细致,但是从她们都是被动接受以及有可能没有将她们知道的内容都挖出来,这点差异存在疑问,很可能只是小组中的个体差异。
· 这两个点是在FG焦点小组中展示出来的差异,但是与两组之间年龄差异的相关性如何还有待研究,之后将会通过问卷进行交叉分析解决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