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话题,是先前去上广播节目时跟主持人聊到的:
“从结果论来看,近几年的年轻人创业风潮会不会浪费了大半个世代的生产力?”
这有一些前提:
“结果论”指的是成功率、相对于投入资源的回收和产能、以及创立企业的延续性或市场价值。或者反过来说,两三年内的存活率。
“年轻人”指的是大约25岁或以下、实际工作经验不超过两年,但头脑和拥有的技术足以创业的人。
“浪费”的意思是,以整个环境而言,他们创业的机会成本是原本可以投入如传统产业、农业、既有企业、甚至有外交目的的海外援助(例如日本的JICA),让这些原有产业和事务少了许多年轻人力、也让年轻人错过许多训练机会。
另外一个重要前提是,目前的年轻创业者受过的财务、法务、行销、语言能力训练多半不足,一般的加速器、孵化器、创业辅助单位所提供的这类训练也并不扎实。
在这个状况下,大量年轻人尝试创业(尤其是有海外市场企图心的)有点像是一群身强体壮、但只受过基本训练的年轻士兵上战场;整体来说不见得打不赢,但中间很可能损失惨重。
年轻人创业的好处,在于因为相对没有家累或其他负担,所以风险承受度较高。假设25岁创业到27岁失败,只要找得到题目和资金,27岁还可以再创业一次;这次万一到30岁又失败了,还可以摸摸鼻子去找工作(当然,要再尝试也不是不行,说不定就是下个富士康老郭)。
但是,对于整体环境来说,这位可能其实相当优秀的年轻人,在25–30岁之间的产能,是不是可能就等于浪费掉了?
如果一整个世代的年轻人,有一大群因为近年的创业风潮、以及许多“导师”们告诉他“勇敢尝试,有机会我投资你,失败也没关系”,于是投入一两年或四五年去创业,但这些人之中成功的百分比却只有个位数,对于整个环境或产业的影响会是什么?
上述的这些数字都没有什么科学根据,都只是个人的感觉和观察,结论也不是要年轻人不要创业(但我会鼓励大家想好策略、受好训练再上战场)。
在思考的只是,近年来的年轻人创业潮,从结果论来看(这是重点,如果至今创业者能有超过一半成功,现在就不用讨论这个问题了),对于整个产业和社会环境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产业的人力结构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这些年轻人都工作五年(即使过程并不那么愉快)再创业,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有些年轻人“自外“于那些正在疯创业的群体,投入基础产业和研究(这不一定指纯学术,研究开咖啡店的“传统产业学问“也不是不行),对于几年(或许热潮退去)之后的产业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是类似“今天不带钱出门的话会不会回不了家”之类的开放式问题,也或许整个前提就是错的(例如“每个世代都有这么多人想创业,也没出过问题”)。
在这里,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想想同一件事、当做继续观察的开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