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成语,只要开始读书学习之后,就能听到这句话,字面意思也很清楚,把书读一百遍自然就能理解书中的道理。
拆解这话的意义在于,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首先是这个“书”字,古人说的书肯定不是现代的流行畅销书,也不是连环画等那些美术作品,而是讲透了天地大道的文章。
“读”就是发出声音的朗读。
“百”则是虚指,不是说一定要读到一百遍,而是在读到一百遍的这个过程中,能帮助我们养成勤学的良好习惯,想象一下,自己每读一遍经典就是在聆听古圣先贤的教导,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至于为什么是“百”,而不是“千”或者“十”,也许是古人认为百遍刚刚好,没有太过和不及。
千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容易让人望而却步,还没开始就半途而废了。
十遍虽说比较容易做到,可是效果肯定差强人意,况且讲述天地大道的文章,只读十遍也很难读透,如果读不透体会不深,实践起来必定磕磕绊绊、事倍功半。
百遍则恰到好处,首先讲述天地大道的文章,是古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产物,包含的信息密度极大,就像精贵的食材须得小火慢炖才能熬出鲜美的汤头,百遍的过程中,也有足够的时间查缺补漏,巩固理解,把经典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其义自见,不仅仅是指理解了经文的意思,而是古人通过文章想要展现的画面自然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思。
因为古人描述的是天地大道,非天地间的至道古人也无心去著书立说,孔子都说了“述而不作”,可供参考。
这可不仅仅是知行合一的状态,而是天地大道通过日常生活,生动地展现在自己的面前,思想融入骨髓生活融入天地。
要达到这样一种结果,非经历书读百遍的过程不可得,因为要践行并实现书中真义,不踩坑不奋斗是不可能的。
如果只是把其义自见理解为,了解了字面含义,然后可以解释给他人听的程度,那就还是没能体会到古圣先贤著书的良苦用心,如果不能回到当时的语境去领悟古人的心思和情志,必然无法重现当时的景象。
比如“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这句话包含了阴阳思维,看得见的是恩(害),看不见的是害(恩)。
如果没有阴阳一体的思维,就容易把字面意思当做全部。
读到这里你可能回过味来了,书读百遍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恒常的思维,思维建立起来之后,文字背后的真义才会对你展现,思维建立起来之后你就能做到随时展现文字背后的真义。
举个通俗的例子,好好睡觉好好吃饭。
其实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经常听长辈耳提面命这两件事,真正知道并且做到的长辈教育出来的孩子更容易做到这两件事,身体健康的长辈和身体健康的孩子展现出来的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背后的真义。
听说读写,其实拥有大同小异的效果,都是对相同的内容进行重复,读出声音的过程就包含了听说读三个动作,可见读书有多么重要,越是年轻越重要,也越容易做到书读百遍,而后在生活中让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结:
百遍从来不是目的,而是在读百遍的过程中,通过聆听古人的教导,帮助自己知道,明道,而后在行道的路上,书中的真义就会自然展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