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感到羞愧,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孩子。孩子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大人用错误的方式来对待。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可是每个人都在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尤其是孩子。
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犯错误的时候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了什么信息?是不是无能、没出息、笨蛋?再闭上眼睛想一下,你当时什么感觉?是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还是充满了羞耻愤怒?
如果对孩子的错误充耳不闻,不是在娇纵孩子吗?面对孩子的错误,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把错误当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尼尔森在《正面管教》列举了一个案例。女儿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朝她吼叫,妈妈以一种指责的语气问道:“你做了些什么?”孩子生气的回答道:“我什么也没做。”妈妈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的吼你呢!你到底做了什么?”女儿一脸颓丧的坐在沙发上,怒视着妈妈。这时妈妈继续说:“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女儿怒气冲冲的答到:“没什么可做的!”
后来妈妈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换了一种态度和语气。“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同学的面批评你,你觉得很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孩子抬起头来,有些疑虑的看着妈妈。妈妈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当着全班面批评了我,我觉得既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不是原谅,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孩子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笔,就这点小事老师吼我很不公平!”妈妈说:“嗯,你那样想我能理解,咱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孩子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妈妈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两种方式的不同,取得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轩轩一岁多的时候,跟他讲很多遍,不能光着脚进卫生间,都没有用,直到有一次,他在卫生间滑倒,摔的大哭起来,从此以后凡是有水的地方,他都会小心翼翼,害怕自己摔倒。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通过“让饿猫逃出问题箱”的著名实验,提出了“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个在错误中不断探索的过程。“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的课时,孩子才能真正的学会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