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靠不住的,因为人们可以操纵语言,说出谎话,但人的动作不会作假,会反应内心的真实想法。
- - 匠英一
“这边有地方,可以挤一下。那边有空位,你过去坐”。声音先传入耳中,随后一位女士卡在我和邻座中间,还没来得及打量她,对面乘客下车了,她已经坐到对面最右边的位置,正好跟我面对面了。
抬头看她,想起了前几天学习《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里的内容。
人类的领地意识
第一种表现:
一排空座位,选择坐在最靠边的位置;
第二种表现:
一排座位的两边有乘客,选择了他俩最中间的位置。
看来这位女士有强烈的“领地意识”。这2种表现,她全占了。 我们在无意识之间,会以自己为中心,确立一块独立的“私人空间”,当有人闯入,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性格外向的人,私人空间比较小。性格排他的人,私人空间的范围比较大。
领地意识强的人,通常以自我中心,容易与人发生矛盾。要想改变,就要从不纠结地铁的座位开始做起,打开自己的心,学会接纳与包容。
我坐地铁,不想跟别人抢座位,总是选择站在两节车厢的中部,人相对较少,没什么干扰,我可以听听音乐,看看文字,有时倒很享受这种自在,乘车时间长也不会觉得是种煎熬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与人无争,没有领地意识呢?
缺乏协作性
到了转乘站,我下了地铁上自动扶梯。抬头一看。刚才那位女士与同伴正好平排站在电梯上。看着她旁若无人地站在电梯左边,我注视了她20秒,她浑然不觉地依旧同伴眉飞色舞地谈笑风生。 怎么就这么巧呢?她的行为,又与书中内容重合了。
乘自动扶梯时靠右侧站立,是公众场合约定俗成的生活常识。是为了给有急事的人留条通道,以便快速通过。稍微有一点为他人考虑的精神,是不会在电梯上站成一排,挡住别人的去路的。
那么,乘电梯时,通常有一些人,即使不赶时间,也要匆匆从左侧迈步上楼梯,这又是为了啥?这类人通常竞争意识比较强烈,不断超过站在右侧的人,让他们产生“我比你快”的优越感。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也是缺乏协作性。
同调行为
很多次,路过最繁华的江汉路,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些店面门可罗雀,有些店面人山人海排着长长的队。第二天,可能就风水轮流转了。反正,人多的地方,人会越来越多;人少的地方,越发无人问津。这种现象说明了啥?
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想和多数派保持步调一致。喜欢排队的人,只要一看到队伍,脑内就开始分泌多巴胺,不自觉地加入排队中。不是因为“店里的东西好"才排队,而是因为和众人采取同样的行动,自己才安心。
很多商家就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5月21日的今日头条,武汉一家糕点店被曝光雇人排队,制造火爆场面。为了赢利,商家也真是拼了。不过,对于像我这种不爱追捧、不爱排队的人来说,也许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自我妨碍
前天,准备用一天的时间来完成逐字稿的。吃完早餐,觉得时间反正很多,看看养的花草。接着想到很多天没有手机逛淘宝了,嗯,放松一下,等会写起来效果更好。明明有事要做,我却为什么不能集中注意力呢?有一个词可以解释。
自我妨碍,也叫自我设限,自我阻挡。第一次写逐字稿,没有章法可循,感觉有难度,缺乏自信。就给自己找借口呗:不是写不出来,是因为我玩去了,耽误了时间。为自己制造不利的条件,其实是为了减少失败造成的冲击,降低心里的受挫程度。原来遇到难题,我会不自信?
用行动来解读自己内心,倒也比较接近真实的想法。如果掌握了通过动作读取内心的技巧,我们可以了解别人的真实想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也可以更清楚地看清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