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养生之道也只是三千大道的一种,养生也可谓之养心,养身,这里引用一片古文:“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引导,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这里的意思说到底还是起居,物质,精神三个方面,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可练成的,古人常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想长命百岁,说到底还需有坚韧的毅力与决心。
”养生“,我们用一般的话语解释就是想有个好的身体,长命百岁。但长命百岁谈何容易,在当今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废气,污水,病毒,等等一些我们无法预知的东西,可能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臭氧层空洞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吧。如今,想找一片真正的净土已然很难,因为在人类所生活的世界中,缺少了很多对人有益的气体,它们无色无味,为什么在古代时会有如此多的圣贤,当今社会却很难找到,说到底还是人类所生活的环境所造成的。而如今,人类也已然清醒过来,懂得了保护环境,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很久,具体很难说明,但我想问问,请问你能活得了这么久吗?这里我到不是说不必保护环境,而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注意下自己的身体。养生之道从古至今就存在了,从三皇五帝时代到科技时代都不曾断过,因为有很多人为了能活得更久而想方设法寻求养生之道,但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想必大家也已然知道,想活得更久,这不难理解,人有七情六欲,有的人是在某些高位上舍不得放下,有的人是因为亲情,爱情,而有的人则是因为自身的理想还未达到等等,这是人之常情,道家说太上忘情皆可长生,而又有人能真正忘掉吗?
太上忘情,其实就是无欲无求,忘掉自身,忘掉一切,就像是回归婴儿一样,确实,那样的确可以达到长生。婴儿在出生时会伴随着先天之气,古代的人认为,先天之气是是带动整个人的荣盛与衰萎,但先天之气不是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从出生到成长,从先天之气到后天之气,婴儿的手握着东西时,有超过他身体的力气,就是老子说的“骨弱而握固”。因为婴儿刚从先天来到后天,体内的真气充足,男婴的生殖机关能够无欲而勃起,也是真气充足,先天之精气运行于下丹田所致,一个月内的婴儿能在一口气内吸饱母乳,能够“一气呵成”,吃完才会出一口长气,也是先天之气充足和没有完全脱离先天呼吸(胎息)之原因。但先天之气会随着人的成长逐渐流失,这就说到了养气。盘古开天,清气上升,浊气下沉,阴阳二气互补才能长生,所以诞生了太极,说得神话一点,古人认为,养生即为修仙,其实不难理解,养生之道就是想长生,比别人活得更久,在别人眼中也可谓是仙了,古人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等等一些,其实都是想通过各类的方法使自己活得更久。
养生之道的办法有很多种,但不管哪种其实最终通往的终点还是人自身,养生即是长生,前面说的人有七情六欲,这里有引用几句古话,”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以延驻于百年。何者是耶?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养之道徒设尔,盖缘未见其益。虽心希妙道,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诚缘舍其本而忘其末。深可诫哉!“这里的意思是善于养生的人,应先除去六害,然后可以延年益寿,以享百年。除去哪六害呢?一是淡薄名利;二禁声色欲乐;三不贪图货物财宝等物;四要清淡饮食;五除谄佞虚妄习气;六是注意平和身心,去掉诽谤妒忌等情绪。这六者不去掉,修身养性之道等于是虚设了,因为没有看到养生的益处。如果不注意这六项,任凭放纵,那么,纵然心中仰慕至道,希求身体康泰,口里念着道家经书,时常吃些保健药物,每天呼吸大地元气,也不能补他的损缺,救他短促的寿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丢弃了养生的根本,而胡乱地追求那些细枝末节。这都是应当深切引以为戒的啊!
看到这里你应该清楚什么是养生之道了吧,当然你也可以不用理解这篇文章,养生,从古至今多少人在此追求,又有多少人成功,你也可自己思想一下,养生到底值不值得,人生匆匆几十载,不就是为了图个快活,所以,能真正理解养生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都在谈自己在学习养生之道,但所做之事却与养生背道而驰,养生之道是在于神,在形,在生生之和,所以要顺情志,调饮食、慎起居,畅情志,避邪气,在精神上要务求超脱,在起居动静方面要有节度,在衣食方面要适当调度,只有各方面都做得到位,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养生。所以,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