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剖析人们思维里的种种禁锢,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放于困惑的熔炉中反复冶炼,提炼出知识背后的知识、方法背后的方法。
上文是《精进》这本书的一段介绍词。我对“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充满好奇,于是买下了这本号称“心智成长指南”的书。
书的作者是被公认为“知乎精神”代表者之一的答主采铜,他选取了影响人生的7个侧面,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帮助读者用持续精进的努力,撬动最大的可能性。
书中有一个章节叫“向未知的无限逼近”,作者讲到发散思维时,提倡读者用足够多的资料去“喂养”潜意识,中止有意识的思考,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在阅读时还真有这样3个片段,与我当下的境地产生了奇妙的交织,让我产生了“灵光乍现”的新认知。
1.关于阅读——带着脑子去学习
采铜在分享“直面现实”的学习方法时指出,“向自己提问是成为一名好的学习者的第一步。”
如果你是一名积极的学习者,或许你会给自己订立这样的计划“接下来两个礼拜内我要读完《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也许你会按照计划从头到尾读完它,也许你会认真地摘抄笔记、记录心得,甚至制作思维导图来再现书籍的知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世界上好的知识那么多,你学得完吗?
这种把外部的知识经过消化后搬运到头脑内部的过程,只不过完成了知识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往往学完了之后不知道怎么用,只是增加了一点掌握知识的满足感。
🌵
简书一哥彭小六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标题简单粗暴,就叫《我又写不出东西了》。
所以,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学了很多东西,结果发现卡住了。
遇到一个大师学到了一招,如获至宝,但是静下心来,却发现这些武功却无法整合。
就像你买了各种风格的家具,结果发现它们没有办法摆在一起,靠在一起,衔接在一起。
正如知识管理达人成甲所说:“能改变你行动的才是知识。否则,你知道不知道,毫无意义。 ”
所以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向自己提问:我为什么要学这本书?将学习模式由“直接传递式”转变到“主动构建式”。
阅读时不是看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而是我需要什么,就去书里取什么。
“灵光乍现”的这一新鲜认知,给我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改变。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觉,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会读到眩晕、甚至想吐?
对我来说,《精进》就是。
因为它在讲维度分析法的时候时候这样的。
在举例分析《盗梦空间》的时候是这样的。
道理都是好道理,但对我这样的初阶阅读者(刚开始培养阅读习惯的人)来说,这种段位的干货实在太难啃。
一开始,我也带着对作者的敬仰认认真真地读。但是在我数次想要放弃,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对“手术刀”一样的文字有点“晕刀”的时候,刚好读到“主动构建知识”这一段,才恍然顿悟。
我果断放弃了原本从头至尾的阅读方式,而是先浏览目录,找到与我当下有关联,对我当下有用、有启发的点,关键部分细读,其他的略读。
试过了才敢说,这真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虽然没有逐字逐句读完这本书,但是最终的收获却清晰又丰硕。如果不是这种方法,可能我合上这本书以后大脑一片空白。
所以,阅读一定要从收获的角度入手,而不要只图堆积数量。
2.关于写作——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
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简洁是写作的主流标准。
美国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在自传性质的《写作这回事》一书中反复强调简洁的必要性,他举例说:
“把它放下!”她
威胁地叫到。“还给我,”他
凄惨地哀求,“那是我的。”“别傻了,金克尔。”乌特森
鄙夷地说。
这三句话中的修饰词不仅没有增加信息量,反而削弱了句子的力度,使读者原本可以有的对人物表情的立体想象,塌缩成了一个扁平的词汇。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经让徒弟莫泊桑做过这样一个练习:两人坐在露天咖啡馆里,看着路边每天都会经过的行人,莫泊桑只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其中一个,如果第二天福拜楼指对了人,莫泊桑就会受到奖励。
正是这样的练习,让莫泊桑学会了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
采铜在书中说:好的表达,对思考强度的要求是成倍上升的,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这种简洁的能力。
简洁并不是一味地删减,而是某种合理的“适度”,要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入了解,找到那个正好的“点”。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在写作的时候,就有这种啰嗦的毛病。每一篇文章都写的特别长,甚至到了四五千字的篇幅,好像不把想法中的每一个边边角角都解释清楚,就浪费了一样。
但实际上,反复的赘述不仅仅会引起读者的不适,还会让自己也陷入混乱。
这就是《精进》这本书带给我的第二次“灵光乍现”,它让我看见了自己在写作中最大的一个问题——繁复,进而在之后的写作中会有意识地精简。
3.关于清单——善用工具挖掘思维的潜力
清单是利用穷举法来扩展思维的“强制思考工具”。
好的清单,是经过提炼的智力框架,帮助我们的思考至少达到基本的周密。
基本方法是先增后减,先尽可能地穷举一切可能项,然后就其必要性进行仔细严格的筛选和合并。
尤其是第一步列举时,不用担心蹦出的想法是否有违和感,宁愿做到冗余或者过度的程度。
因为即便是差别非常大的东西,只要进入了同一个清单,它们就会具有形式上的统一感,不会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
书中提到一个《每周快乐指南》的例子。
第一步是列出“所有可以让我开心的事”的清单,哪怕“把酸奶盖上粘着的酸奶舔的很干净”这样的小事也不要放过。
第二步对所有选项进行筛选和合并,保留其中最有用、最可行或者最精华的部分。
没有第三步,《每周快乐指南》已经出现啦。
于是出现了我第三次“灵光乍现”的时刻,我把这个《快乐指南》和晓多的《梦想清单》联想到了一起。
简书作者晓多年初在朋友圈发了一篇爆文,提供了自己的2018新年目标给大家参考。
我突然意识到,晓多用的就是穷举法,先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想做的事情列出来,再进行分类、整合,从而得出自己一整年的计划。
而我自己当时也做了一份清单,只是以晓多的清单为模板,修改成了女生版,却没有学会晓多在创作这份模板时的思维,以至于完成以后觉得这个清单的可行度非常有限。
于是我不看原本的清单,拿出纸笔一边想,一边列出了自己最想做的大事小事,重新进行归类,增减,完善了我的梦想清单。
完成这件事后那种畅快的感觉,仿佛将自己从头到尾更新了一次。
我终于体会到采铜所说: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大脑在良好思维工具的辅佐下,在持续不断的行动的打磨中,会强大得超出你的想象。
🌵
以上是《精进》这本书带给我的小感悟。书中精彩的内容良多,而文章挑选的3个“灵光乍现”的片段给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改变。与君分享,与君共勉。
欢迎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也留言分享你的“灵光乍现”的时刻。
- End-
作者:菲比Woo,狮子座小仙女,可以很正经也可以很逗b,治愈你的不上进,以后可能会讲很多很多故事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