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
我们常常会有疑问,为什么当年在同一个班级念书的同学、当初第一份工作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事,五年特别是十年以后的差别会如此巨大?更极端一点的是,在社会意义层面上,我们之间已经不是差别,而是差距。我们愤愤不平,明明我们的努力程度差不多,为什么结果却这么不同?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最近古典写了一本新书《跃迁 成为高手的技术》值得好好读一读。
跃迁是一种不连续的爆发式成长
你身边是不是有这样一些人,之前平淡无奇,起点还比你低,和你努力程度也差不多,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小子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牛了?
在你看来,他们不是一点一点连续上升的,而是突然一下子上了一个大台阶。这种不连续的突然爆发式成长,在这本书中,被称为“跃迁”式成长。
时代弄潮儿的“水性”
书里面有一个段子,“2000年的时候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中关村;2005年好学生去了风光无限的诺基亚,土鳖去了买鞋袜的阿里;2010年优秀的人才去了美国,土鳖去了BAT。”
会游泳的人懂得借用水的力量,不懂借势的人游得就很累。时代也是有“水性”的,借势而行,才能成为高手。
选择比努力重要吗
你看到这里,以为这本书在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鸡汤。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你懂点经济学你就不困惑了。越是稀缺的东西,越是需要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更贵,也就更重要。现在你明白了吧,因为大多数人并不缺少努力,对那些战术上的勤奋者,战略上的选择更加重要。
“加减乘除“,成为高手。
我们小学都学过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在这里我把它引申为一种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加法”是尝试、是学习、是积累、是线性的成长;“减法”是聚焦、是专注、是持续地做高价值的事情;“乘法”是放大器、是利用社会环境获得非线性的指数型成长;“除法”是剖析、是下一轮四则运算的准备期。
最开始的时候,你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几乎一无所知,这是做“加法“的时候。在这个阶段,我建议你多去尝试几个领域,多问问自己”这是我喜欢的么?这是我擅长的么?这是我想继续做下去的么?“我常常建议那些刚刚进入大学的学弟学妹们,多去几个不同的方向尝试尝试,各大学生组织、各种兴趣社团、各个极客社团都可以申请试一试,各个学院专业的朋友都可以交往,慢慢你会找到自己在大学里面最想做的事情。大学生还要多学习,绝不只是学老师上课讲的那点东西或者考试的那些东西,而是广泛学习,”人事网书“都是可以学习的媒介和内容。
后来,等你找到一到两个方向以后,你就要开始做“减法“了。当再出现别的诱惑的时候,你要问问自己”这个事情和我现在做的事情是否相关?是否对现在的事情有帮助?“美国棒球界的”棒球之神“泰德·威廉姆斯,来自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美国棒球职业联盟史上仅有的两位击打率在0.4以上的球员之一。他将击球区分为77个,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他只击打”甜蜜区“的”好球“。实战的时候,这需要极大的定力,需要“做减法”的心态。受他的影响,巴菲特只在那些自己了解的“甜蜜区”进行投资活动。
第三步,利用外部系统放大自身优势加速成长。有一篇帖子叫《做知识网红前,应该去新东方》,文中提到的两项能力,英语和演讲,成为了优势放大器。相似的,在《跃迁》中,古典给出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解释:好老师通过“二八法则”快速成为了优秀的老师,这些位于头部的优秀老师从新东方获得了更多的讲课机会得到了名气,最后这些优秀的名师每天坐同一辆大巴来回互相交流沟通“联机学习”。发现没有,最初那一点点内在的讲课优势被外部系统越放越大,到最后你发现单纯凭借努力你已经追不上了。
如果你不是一件事做一辈子,如果你要转换赛道,你便要做“除法”,去剖析成长的过程。在下一条赛道上面,哪些东西可以帮你跑得更快,哪些东西会拖累你,前者带上,后者扔掉。教是更好的学,所以更好的“除法”是去拉一把那些还在你刚刚的赛道中奔跑的人,去把你的经验告诉他们。
高手的三重境界
要想成为高手,必须经过三个阶段,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你只能做到加速每个阶段却不能超越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做加法和减法,多尝试多选择,见自己;做乘法,明白趋势、借势而行,见世界;做除法,输出经验、帮助他人,见众生。
最后
《跃迁》的内容,我偷偷透露了给你一点点,里面的干货还有太多太多,比如“幂律分布”、“升维”等等,如果你觉得精彩,赶紧买来读一读,然后赶紧行动起来输出一篇书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