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楔子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很有写博客的冲动,但一直没东西可写。一方面是文笔不好,另一方面是胸中无墨。回头看看自己多年来写的一些东西,基本就是些流水账,聊胜于无。
最近在简书上晃,看到各种“每日多少字”之类的标签,很羡慕那些每天有这么多东西好写的人。我承认,就算流水账,我也没这个能力写这么多。
于是,绞尽脑汁想写点什么。一不小心就想到了《论语》。
今年的1111,我的众多收获中,有三本书——《论语》、《孟子》和《传习录》。我立志做个有文化的人。最近在家,碎片时间都贡献给了《论语》。没东西写,就写写我对论语的理解(这东西不是很好理解)。争取每天写一篇,写完《论语》写《孟子》,够我写很长一阵子了。
我读的这本论语,是钱穆先生点校的,感觉挺好的,就是白话文的翻译太烂了。
开始
下面就开始我的《论语》第一天。
这一章,已经耳熟能详了。没什么可翻译的。不过我认为要做到最后一点,确实不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说,虽然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会不高兴,这样的人就是君子。
俗话说,“理解万岁”。那么“不理解”呢?生气?生闷气?圣人教导我们,要“人不知而不愠”。
要做好自己,不要在意别人是否理解。
当年明月先生,在《明朝那些事儿》里,通过徐霞客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我想,这是对这句话的一种很好的诠释。
我以为,要以此名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才能成大气。所谓“修身”,这就是个基本条件。
我在这个年纪才学到这个,深深地觉得太晚了,年轻时不读书,年纪大了开始觉得自己没文化了。包括《论语》后面的部分。只是觉得我跟《论语》相见恨晚。如果二十年前就开始读此书,现在的我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不过我还是要骗自己,说,还不晚。至少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可以提高自己,也可以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