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每天都在思考,在回想,在挖掘潜在的记忆。拂去岁月的微尘,让那些陈年旧事重现它光鲜的一面。
丰富的人生阅历,无论经过几多折腾,经受几多苦难,时过境迁,都成了我美好的回忆,珍贵的生活片断。
生活,宛如源源不竭的泉水,随意都可舀它几瓢出来,酿成我人生醇香的美酒,由我慢慢品尝,一点点地啜出它的真味来。形诸文字,与阅读者共享,是我最大的快乐。
将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就足以令人感兴趣。如果表达得更准确一点,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渲染,凭借语言的活力,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将更感人,爱好文学的读者,就会有兴趣阅读。
表达我的发现,抒发我的生活体验、情感,流露我的思绪,需要丰富的学识,较高的思想境界,以及长期的写作实践,一种比常人更勤奋,更执着,更有耐心的奋斗精神。
于是,我明白,我肩负着一种人生的责任,我不仅得为自己的文字负责,还应该为送我们上马的编辑负责,为简书平台负责,也就是为广大的读者负责。如巴金先生所言:“把心交给读者”。
十数个妇人正在窗外的榕树下打牌,她们快乐地纵声爽朗大笑,嘻嘻哈哈之声不绝于耳。我却怀着愉快的心情,独自在书房里默默地书写。
写作是我的兴趣,爱好,在我的私心里,已将它当作一种事业。我人生的一切快乐,由此产生。
读书、生活、写作,情同手足,缺一不可。它不是匆匆过客,一宿两饭就可以打发的。
写作不是儿戏,不是小孩过家家,玩玩而已。写作始终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只有永不厌倦,永远坚持,直到手无法再服从思想,你才不得不怀着深深的遗憾,轻叹一声。
一个人粗通文字,能读别人的文章,就有所借鉴。尚有精力,能回首往事,能观察现实生活,能动手写,无论老少,皆为时不晚。
曾经读过李辉文集中的《枯季思絮》,确切点说,这是他的译文,作者是英国学者杰拉尔德•布瑞南。
其他内容姑且不论,布瑞南关于写作的两段话,对我们不无裨益:
“每天早上坐下写作的人便成为作家。没有这样做的永远只能是业余爱好者。”
“写作优秀诗歌和散文的艺术,在于修改的艺术。这是一种痛苦的获得。一首诗只有当诗人无法再修改时才算完成。”
其实,何止诗?小品,随笔,散文,小说,一切文体概莫如此。
长期的写作练习,写作实践,我已经累积了数百万字的生活札记,由我那经营印刷厂的程姓朋友装订成册,塞满了三格书橱。
我想,这人世间学历比我高,比我聪明,比我有才华的人多的是,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乎语言文学,而在别的方面,自有他们的事业和成功罢了。
象我这样书呆,百无一用,只识得几个乌佬,整日整夜读死书,写呀写的,恐怕在我们这个同年龄段的人中,除了那些早已成名的作家外,恐怕很多同时代人都不足为,也没有耐心为的。
我年轻的时候,同样年轻的妻,为了生计,曾劝我学理发,我不肯为。有作乡村中医的亲戚以“不为良相,则作良医”为励,劝我随他学医,我又不肯为。从下乡知青到回城工作之时,进的是集体建筑施工企业,所有长辈、兄长、挚友均劝我学施工技术,我无心鉴。照样读书,练笔,写生活札记。为此,认为我傻者多矣!
下载简书,进入简书平台,有简书官方、众多编辑、工作人员和文友们的厚爱、勉励、帮助,我不傻矣!仅仅65天,就发文77篇,13万余字,大部份入选专题栏目,18篇被推上首页、推首备选、编辑推荐。根据编辑的建议,我将77篇文转发微信、微博,其中5篇被微博标为头条文章。
有了这些看得见的成绩,连我那作过《南海石油报》社长和总编辑、出版过多部著作,早在1980年就成为省作家协会会员,又一直对我严格要求、认为我“不知天高地厚”的兄长,对我都放松了“警惕”。
余不多言,我只想说:感恩生活,感恩对我有知遇之恩的简书,感恩编辑老师和众多工作人员,感谢未逢君时已识君的所有文友,感谢阅读过拙作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