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步骤:预习——扫读——跳读——复习。
预习阶段:通过看封面封底的文字,推荐人的荐词,目录和序言,可以了解整本书的框架。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整体框架:序章从时间、方法、分享讲述了如何高效阅读。上篇讲述了很多个模型及理论;中篇从工作、创业、生活三个方面,其实都是运用了RIA拆书方法对阅读过的书籍进行拆借,通过提出问题——知识介绍——扩展思考——拆书建议这样的流程来进行阅读并对内容进行了分类。最后下篇是延伸阅读,是关于时间管理,与柳比歇夫相比后的结合自己的一些经验介绍。
目录的预习只能看到名称,但是可以从小标题里就可以看出或猜出大致的内容。
预习可能只用了一两分钟的时间。但是扫读的话,相当于全面浏览了一下,这个可能对纸质书更为有利,kindle电子版就相当于从头到尾粗看了一遍。在有兴趣和不理解的地方坐上标注。整个过程从早上用时30min,中午午饭后再用时30min,结束第一遍的浏览。
之后就是跳读。这个对于kindle电子版比较有利,不用向纸质书那样贴标签或者折页。直接调往有标注的笔记处就可以开始看了。我第一个跳读的地方是长尾理论,之前阅读的时候看到拆书建议里的问题,完全是一头雾水。现在再跳回去仔细阅读五分钟,基本上可以回答出一些子丑寅卯。
不过我在练习速读的时候,我也遇到了几个问题:
1、早上半小时,中午半小时才把扫读完成。主要是我全书粗看一遍,这样的方法正确吗?而且中间因为上班中断了,中午衔接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早上在粗看的时候也做了重点的摘录才能顺畅继续,否则的话经常是要返回一大段重看才能找回感觉继续。怎么保持连贯性?
2、扫读的时候,课上说标注图表、陌生词、开头结尾。但是在这本书中,上篇和中篇很多的理论和模型都是之前没有见过的,都是为了读书理论而进行拆书案例,需要详细标注和阅读吗?我目前是遇到不懂的模型理论都进行了标注。
3、我对这本书速读后的总结:阅读的时候多提问题,对着问题用RIA标签拆读,之后再进行扩展思考和读书PPT。这就是高效读懂的方法。后面都是一些案例支持。不知道这样的理解是否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