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来顺应 既过不恋》20220714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被称为"半圣人"。他的16字箴言放在今天,依然可以醍醐灌顶。
蔡锷记载的《曾胡治兵语录》里,曾公说到:"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 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其中最后16个字,可谓至理名言,读懂它,人生方可轻装上阵,终得远方。
对于"当时不杂",即活在当下,专注当下,之前有多篇文章提及和论述。对于"未来不迎",之前写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以及"让发生发生吧"。今天谈谈"物来顺应,即过不恋"。
漫漫人生路,何曾有坦途。人的一生经历波折坎坷,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是人生的常态,也是上苍给我们的功课。对于物来,当我们无法改变时,顺应是最好的态度; 对于物去,释怀是最好的选择。
物来顺应,我们常说要与时俱进,要顺势而为,正是如此。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无力改变的事情,学着接受它并且顺应它,事情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很可能比我们预测的要好。
2020年初开始,疫情大爆发,很多行业不景气,很多人无法出去工作。这是大环境影响,我们无力改变,我们不妨试着顺应并着手整理思绪,做着准备,随时待发。另一方面,收入受到影响,那暂时就节俭度日,克服困难,体验一下简单纯粹的生活。
苏东坡大才子,我们都很喜欢他,为什么?他一生屡屡遭到贬谪,却矢志不渝,以苦为乐。他被贬到黄州时,无意间发明了东坡肉; 贬谪到惠州时,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中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让我们看到东坡先生随意而安,随遇而喜的精神面貌。到了海南,当时的蛮荒之地儋州,苏轼在儋州三年多的时间里,向当地的黎族百姓传播中原文明,可谓不遗余力。不仅写下《和陶劝农六首》,还留下“东坡井”等诸多中原文明。
困境中如何度过,才是最考验人心的。能坦然接受,并能在接纳中积极寻找出路,方为上策。
即过不恋,这个恋字,可谓意义深远,它是迷恋,它是执着,它是纠结,它是执迷不悟。曾公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已经过去,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智慧。
很多人走不出自己的过去,要么沉浸于以往的辉煌,要么耿耿于怀于往日的过错,要么念念不忘曾经的感情,要么深陷过往的伤痛。可是,生活总要向前,不管是高光时刻,还是遗憾过往; 不管是甜蜜时刻,还是伤痕累累,此刻、当下,才能让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专注与手头的事情,遇见未知的自己。
泰戈尔说过,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过往,是我们的经历,藏着我们的痛苦,也有我们的欢乐。不管痛苦或是欢乐,都是一次体验,都是一次很深刻的感受。它让我们警醒,它让我们感叹,它让我们明白了事情,它让我们扩大了心量。
对于过往的痛苦和怨恨,唯有留在身后,随风而逝,我们才能让阳光走进内心。
当我们清心看待这个世界,当我们温柔对待这个世界,当我们欢心过好自己,当我们尊重自己的内心,人间的爱才能因为你的美好回归到你,滋养到你,你与外界的情感管道才会畅通,你与外界,与大自然终于融为了一体。
物来顺应,即过不恋,我们理解了它的意思,体会了它的内涵,我们的心不再负荷,不再纠缠,不再彷徨。我们向阳而生,脚步坚定,目光神往。我们不忘少年样,也无惧白发苍苍。我们一身雨雪风霜,依然会迎风歌唱,因为我们此生的追求就是心安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