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大家好:今天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 三 本书!
think over,不如 just more 。
看一个人是不是具备创新力,先看一点,是不是敢想敢干。
在互联网里干,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
就是要与众不同。
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
趋势,没有人能打败趋势。
看趋势,你得在它还没起来的时候就能看到。
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
黑天鹅后来泛指那些不可预测、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的东西。
360 所激发的市场竞争不是价格战,不是比卖点,而是一次颠覆性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旧规则,建立起一套新的游戏规则。
如果回头来看,现在互联网里任何新生的事物,不管是小米手机还是微信,都有 360 革命的影子,用的也是 360 的方法。
有人说这是布局,我说没有人能聪明到高瞻远瞩,看到五年后发生的事情。所有的布局,都只不过是马后炮而已。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企业其实都是传统企业。
互联网已经干掉了很多行业。它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但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谁离互联网最近,互联网就先毁灭谁。在毁灭的同时,它再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都比看电视更方便。将来出了一档很好的节目,它会直接跟优酷或者爱奇艺合作,观众很快会有上亿,节目的制作人可以直接分享广告收入。一旦这种趋势形成,电视台的意义何在呢?
它的营销是互联网化的,创造出了“督导委员”这样的粉丝文化,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来,让用户帮助 360 持续完善产品。
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你需要互联网思维,当然不是那种越来越成为玄学的互联网思维,而是一种回归常识的互联网思维。
这个剧变的时代,会给大企业以恐惧感,给小公司以希望。
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大家都不爱看说明书,都不爱静下心来学习,而是一边玩一边学,一边玩一边骂或赞,这个真烂,那个真赞。
互联网革命是什么?那就是,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产品的核心是体验。
很多创新不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改善用户的体验出发。
商业模式还包括寻找需求最强烈的用户群,用聪明的推广方法接触这些用户,在接触过程中不断把产品打磨好,等你有了巨大的用户基础,是一定能赚到钱的。
真正能在互联网里做大的公司,都是产品驱动型的公司。
如果你说自己的产品是普世的产品,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说明你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
在互联网里,创业者如果志向远大,不是满脑子想着赚几个小钱,而是一定要知道商业模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也需要从谷歌的故事里学会一个道理: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
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意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很多传统企业在向互联网转型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考虑在互联网上卖东西,把原来跟客户打交道的这套方法搬到互联网上,最终发现不会玩儿了。
用户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
第一种模式特别传统,就是利用互联网卖东西。卖真实的商品,我们叫它电子商务;第二种模式是依靠广告收入。第三种模式是以网游为代表的增值服务。
看能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更进一步,在为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户是不是感到简单、方便,甚至能获得一种愉悦感。
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为用户服务。
用户的需求在不断改变,你能感觉到,就要随时调整。
谷歌所有的产品,可能每几个月、每几个星期,甚至每几天都会有小的改变,这就是互联网的思路。
颠覆式创新都不是敲锣打鼓来的,而是隐藏在一片噪声里。它是代表未来趋势的一个信号,但你却通常看不到、看不懂、看不清。所以,一定不能以一种藐视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它可能满身缺点,但是颠覆你的东西,不需要做成十项全能。它只要在一个点上追求极致,远远超过你,这就足够了。
三种颠覆式创新:1、形式很难发生,那就是发明。2、商业模式创新。3、体验模式创新。
用户选择产品,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要让他动脑子,不用让他费力,就能帮助他解决问题。所以,你把产品做得很简单,这就变成了产品的优势。
颠覆式创新是屌丝的逆袭。所有的颠覆式创新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不被主流市场的领先者所看好,我管这个叫“屌丝的逆袭”。
反思不是一件负面的事情,并不是做错事情了才需要反思。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反思,经验是过去的,要敢于不断否定自己。
颠覆式创新是好是坏,用厂商的立场进行道德评判是没有意义的。
破坏性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
颠覆式创新一般都是小型创业公司做的事。小型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就是它们正在做一些成熟企业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
在近 50 年的发展中,成熟的 IT 企业总是在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中倒下。
小公司必须从大公司没看到或者看不起的地方起步,才有可能做大,才有可能颠覆。
颠覆的力量来自于侧翼和聚焦。定位。
互联网把微处理器、网络带宽和存储融合在一起。
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服务。因为道理很简单,用户基数是所有互联网模式的基础,如果产品做不好,服务做不好,用户用鼠标一点就跑了,那你设计的商业模式再牛,也肯定是一分钱都挣不到。
体验要像拿针刺一下,或者踢一脚,让你印象深刻,才会形成一种口碑。
超出预期的体验,不一定是给用户 1 万块钱,而是超出用户的期望,才能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赚钱再多,如果不能给用户创造价值,甚至以欺骗用户、伤害用户来获得商业利益,这样的企业就不值得尊重。
“我们要基于长远创造更好的客户体验”。
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是企业与用户对话的过程。用户买到产品,并不意味着销售任务结束,而是体验之旅才刚刚开始。
体验需要追求极致。
用户体验最基础的是用户需求,如果脱离了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再漂亮,想法再精妙,都无法和用户产生共鸣。
做产品的时候,要忘掉那些概念,忘掉那些大趋势,尽量去观察用户。
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时候细节在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你如果能够找到与众不同的力量,你就能够创造出超出预期的产品。
很多时候用户选择你的产品不是因为各种高大上的功能,而是因为一个特别简单的理由。
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一个点上,才能形成压强。
其实一个东西,最后你选择它,不是因为做得漂亮,而是因为做得特别简单,特别好用,这就是核心。
你给我解决了什么问题?你让我觉得舒服的点在哪儿?让我觉得好用的地方在哪儿?
有一下子蒙对的,那是运气;有试错试出来的,那就变成了经验。
微创新规律:有两点很关键:第一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要小步快跑,快速出击,不断试错。
所以现在互联网讲究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最小的规模、最快的速度去尝试一个粗糙的东西,快速拿到市场上去试,市场好就趁热打铁,乘胜追击,不好就赶快换方向。
不管产品做得多粗糙,只要有核心功能,就要尽快把它放出去,让用户去用,让用户去骂。
如果满分是 1 分,但每个环节我们都只做到 0.8 。你以为产品出来就是 0.8 分?错了,是 0.8 乘以 0.8 乘以 0.8 ,总分是 0.51 。功能越多,数字就越小,产品失败得就越快。所以,功能更贵精,不贵多,要在每一个点上做到极致。
当你有了足够的用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最关键的是在你没有用户的时候,用什么微创新的点切入。
口碑是衡量创新的标准。
宽容是创新之水,如果没有宽容之水浇灌,那这土壤就很难支持创新,再好的种子落到这片土壤上,也长不出乔布斯来。
一定会形成美国那种创新和创业的氛围,最后中国才能出现真正的硅谷精神和乔布斯。
创新 99% 是要失败的,因为创新一定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在未来开出一条路,在黑暗中找到一个火种。
美国出来一个团购,中国就来个“万团大战”。
谈概念,我觉得是最乏味的,因为概念都是正确的废话。概念正确,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一定要用你的产品。
当你今天的想法得不到认同,所有人嘲笑你的时候,你会选择放弃,还是坚持、不断尝试?
战略必须落地到产品。
产品最后不是拼功能,拼技术,而是拼体验。
要有好的用户体验,要首先找到用户的点。用户就像鱼,好的产品就像水,要养鱼先养水。但是养海水还是养淡水,还得看鱼的需要。
在寻找用户点的时候,我们要抛弃一个专业人士的思维方式,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白用户,否则你永远不知道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我建议要学会摆脱本位主义,少从个人角度思考,多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
所有离开用户需求的用户体验改进都是耍流氓。
这一切都需要优秀的创业团队来执行,前赴后继,改变世界的精神不变,捆绑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激励机制永在。
扁平化就是减少行政层级,把传统层层汇报的金字塔组织结构改为两层,最多三层。小而美就是把团队分解成无数小团队,按项目或业务分类等进行划分,人员灵活组合,项目启动快,能对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营盘是铁打的还是纸糊的,归根结底在于是不是有一支优秀的团队。
不能以发财为目标,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情怀。
扁平化和小而美符合互联网时代技术更新快、产品需要小步快跑的需要。
再聪明的人,他的带宽和经历都是有限的。
公司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员工。
你要把一个想法变成产品,中间需要大量的辛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反复。
我觉得所有的管理流程,实际上都是为公司的业务服务的。如果我们抛弃了业务的目标,变成了为管理而管理,天天在那儿搞架构,搞流程。但一旦脱离了产品,实际上就脱离了市场,脱离了用户需求。这种公司基本上就是靠惯性在发展,它很快就会被市场颠覆。
嬉皮精神和硅谷科技结合在一起,才有了硅谷的创新。
祝安好!我们下本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