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珞
昨晚看了最新一期的《王牌对王牌》,当看到嘉宾里有张丰毅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霸王别姬》,再一想日子,差不多了,这期的主题该是要纪念张国荣了。
匆匆十四载,张国荣竟然已经离开了十四年这么久,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还写过一篇《烟花烫》来怀念他,一转眼就又十一年过去了。
《烟花烫》这首歌是张国荣的经纪人陈淑芬女士,同曾一鸣、王未联合创作的纪念张国荣逝世一周年的作品。歌词写的很棒,只是作曲个人觉得没有期望中那么契合。
张国荣是我最喜欢的香港明星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周润发和周慧敏,算起来我已经喜欢他们超过了二十年,或许已经不仅仅是偶像,而渐渐地变成了精神领袖。
偶像的力量就是让我们去接受了许多原本很排斥,但发生在他们身上就不一样的事儿。
比如,从张国荣开始,我一点点接受了同性恋这种性取向,并且随着年龄长大,一点也不再觉得不正常。
比如,从张国荣开始,我了解了抑郁症的真实和可怕,不再对它心存不屑。
比如,从张国荣开始,我懂得了,钱和地位永远填补不了内心的空洞和无解,人最终要有的还是一颗自主强大的内心。
我买了记不清多少本张国荣的自传、写真类的书,很多内容都是不尽相同的,观点的角度都不太一样,并不是每个人心里,张国荣都是《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那种幽怨与阴柔的样子。
人们都说戏如人生,但我始终认为没有一部电影,或是一个角色能够完全意义上的投射出张国荣的一生,《阿飞正传》不能,《霸王别姬》不能,《异度空间》更不能。
这些戏,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张国荣走向了命运的节点。
他的遗书里提到了挚爱唐先生,一句多谢,就舍下了生前身后所有的情分。
当时我在凤凰卫视全程观看了他那场轰动香港的出殡仪式,唐先生痛不欲生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若不是真有着深入心髓的感情,那样绝望的状态,演怕是演不出来的。
当时的香港正赶上SARS肆虐的期间,大大小小的明星们一个个带着口罩前来吊唁,整个香港殡仪馆门口排起了很长很长的队伍,里三层外三层的把周围的街道全都包围起来,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歌迷影迷们,抱着鲜花礼物纪念品站在那里等着送偶像最后一程。
那样的场面,庄重而震撼,一个明星,得到如此的厚爱和礼遇,在当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那时,梅艳芳拖着已到癌症晚期的病体,在身边人的搀扶下,也参加了张国荣的葬礼,梅艳芳曾说此生知己,一是陈百强,一是张国荣,然而前有陈百强早逝,如今又是张国荣,香港媒体那时还不知道,梅艳芳的癌症已经进入晚期,一切都让当时的梅艳芳无法承受。
曾志伟说2003年是香港娱乐圈最灰暗的一年。在张国荣逝世后8个月,梅艳芳也在当年的12月30日因病过世。一年两大巨星接连陨落,直到十四年之后再想起,依旧让人伤感不住。
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四大天王清声合唱了张国荣的《当年情》,追忆这个风姿卓绝的一代巨星。
那年,我买遍了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把上边所有关于张国荣的报道都剪下来收藏起来,连同他各个版本的自传写真,保存至今。当年我曾想,如果有一天有机会去香港给张国荣扫墓,一定把这些全都烧给他。
现在看来,已经不是那么难实现的事。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个想法可笑过,更多的是为自己年少时的真挚所感动。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这种追星的行为很无聊,但是懂得人一定会懂,那一代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偶像,到如今早已经变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榜样,影响了我们一整个少年和青春的时代。
今年已经58岁的唐先生,依旧孑然一身。传说他一直与张国荣的骨灰相伴了十几年,他一如最初的低调和沉默,用时间证明着他对张国荣的感情。
唐鹤德的百度百科里写着,“他是张国荣最挚爱的人”,能如此被记录下身份,对于他来说该是最大的宽慰。
百度唐鹤德吧里,有网友写下了长文,点点滴滴记录了唐先生在张国荣去世之后为他所做的事,和唐先生自己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对于一个痛失所爱的人来说,他过得很孤苦,但却从没有因此而刻意的宣扬自己的不容易,坚持了十四年的默默无闻,拒绝采访,当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2004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梁朝伟为张国荣颁奖,唐先生上台代领,所有人都以为唐先生至少会说些什么,然而他只是微笑着点头示意,之后就转身下场了。
当时好多媒体都大赞唐先生的修养。当然这修养里还饱含了他对张国荣的挚爱深情,他不愿意在张国荣身后再以任何的形式让媒体对他们过分的解读,此为对逝者最大的尊重。
唐先生给张国荣的挽联上书:
“阿仔,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十四年一别至今,再看这句话,不觉心声敬意,一句话容易,一辈子信守,不易。
写在张国荣逝世十四周年之际,愿纪念在心,经久不逝。
PS: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 | 打卡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