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一块听听写作课#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每次老师布置完作文作业,都会先磨蹭着。磨蹭到总有那么几位积极的同学先交作业,然后我就借上几本回家参考。每到夜深人静时,作业总能及时完成。事后,有时还会被表扬。但是,我自己知道,这表扬的背后,依赖的是老师并不知晓的“参考”。
考试的时候,也总有大分值的作文。面对各式各样地标题,我经常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可又不能交白卷,所以最后往往是,用了自己也不是很明白的语序,草草地把格子填满。高分嘛,基本从不奢望,能得个辛苦分,也就知足了。
这背后的原因我自己也明白,阅读量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很多年以来,困扰我最大的写作障碍就是“写不出”。
今年2月,有幸误入了老师的写作课,老师中肯地指出只有“提高输入”,才有可能“提高输出”。这句话,我总算听进去了。买了老师推荐的读物,加入了京东共读、量子学派。
3月,又误入了100天瘦身行动小组。所以,从有了这项特别的经历开始,我把它当作了写作的素材,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分享。之后,随着瘦身效果的进一步体现,分享文的点击率也越来越高,甚至有需求的妹子都主动催促我更文了。
在这样一个良性连接的推动下,我居然把该话题写成了系列。同时因为,女生天生爱美以及有同伴为我背书,所以这个系列文章的点击率,被一再刷新。这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复利效应(因为我不可能把这样的经历口述几百遍)和文章的影响力(加入该行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生活中,为了寻找素材,我也会留意一些细节。比如,前几天回婆婆家,看到宝宝和宝爸在院子里摘枣。我看到老树,第一反应就是它的年代感。于是,我就问了老树的年纪。后来,在得知它基本与宝爸同岁后,我在朋友圈这样记录到:“孩爸一岁多时,门前种下的枣树,如今居然成了宝宝玩耍的对象,所以说时光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这样描述以后,是不是眼前会顿时浮现出一幅美好而温馨的画面?
因此,我爱上了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