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北魏主拓跋宏向群臣访求安民之术。秘书丞李彪上亲启密奏,认为:
“豪贵之家,奢侈僭越过度,宅第、车马、衣服,应该给他们制定等级标准。
“又,国之兴亡,在于储君的善恶;储君的善恶,在教谕之得失。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曾经对群臣说:‘朕开始上学的时候,年纪尚幼,未能专心学习;即位之后,日理万机,又没有时间学习。今天想来。这不只是我的过错,也是老师不够勤勉。’尚书李䜣脱下帽子谢罪。这是可以借鉴的近事。臣认为,应该按照古代前例,设立师傅之官,以训导太子。
“又,汉朝设置常平仓,在灾荒年赈济灾民(见公元前54年记载)。去年京师农作物歉收,把人民迁移到丰收地区,维持生活,既荒废了他们的营生,又要经过千里流离的困苦,才能到达。这实在是有损国体,为什么不预先设立储备粮仓,储存粮食,安抚人民,发放供给,岂不胜过驱督老弱,糊口于千里之外!应该在州郡正常赋税收入中拿出九分之二,京师全年开支剩余的部分也提取出来,用这些钱在各地设立官府衙门,丰年时采购粟米积之于仓,荒年时加两分利出售给百姓。如此,人民必定努力耕田以取官绢,积蓄钱财以取官粟。丰收年则一直积存,灾荒年则直接供应。数年之中,谷积而人足,就算有天灾,也造不成什么危害了。
“又,应该在黄河以南七州人中,根据门第家世,选拔人才,引令到京城,依照中州(代都)官员的任用程序,依次录用。如此,一则可以推广圣朝对新旧人民一视同仁之义,二可怀柔江、汉一带归附有道之情。
“又,父子兄弟,异体同气;有罪不连坐,这是君上之厚恩。而忧惧相连,应该是自然之恒理。但是,一些无情之人,父兄关在监狱里,子弟却面无惨惕之容;子弟逃避刑罚,父兄也没有愧疚之色;继续享受他们的荣华富贵,游从自若,车马衣冠,也不改变华丽的装饰;骨肉之恩,岂能如此凉薄!臣愚以为,父兄有犯罪,应该令子弟素服肉袒,到宫门前请罪。子弟入狱,也要令父兄公开上奏,引咎辞职;如果他的职任却有必要,不宜批准的,慰勉留任。如此,足以敦促激励那些凉薄之人,让他们知耻。
“又,朝臣遇到父母去世的,请假回家安葬,假期满之后回来赴职(当时北魏还未实行三年之丧,只是给假期)。照样穿着锦绣衣服,坐着高大豪华的车辆,跟从帝王去郊庙祭祀;身配宝玉,头垂帽穗,跟其他官员一起参加庆贺或赏赐的宴会。这样的行为,伤人子之道,亏天地之经。我认为,凡是遭祖父母、父母丧者,都要让他们服完三年丧服;如果离了他,工作就没人干的,则优旨慰喻,命他到任办事,但只负责大政方针、奏报陈述而已,国家的吉庆典礼,一律不让他参加。如果身为军职,有紧急军情,则可让他将白色丧服染黑,从军服役,这样虽然不合礼制,但也是应该做的。”
北魏主拓跋宏全部听从。由此公私丰足,虽然不时有水灾旱灾,而人民不再困穷。
华杉曰:
拓跋濬的感叹,恨自己年轻时读书太少!让我深有同感。年轻时不知道读书有那么大的用处,也不知道工作时会遇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荒废了很多时间,好多该读的书没有读。年纪大了再补课,总之是到死也补不完了。
书籍是“人类总智慧”的集合,你有天大才华,也大不过过去所有人的总和。所以,你在哪个领域耕耘,就首先应该首先学习掌握这个领域的人类总智慧,要早早立志,确定学习方向,才能有成果,有效率。
拓跋濬的第二个感叹,又提醒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他批评李䜣,说自己读书少,也不仅是自己的问题,老师也有责任!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知行合一的肺腑之言。小孩子不懂事,没有自制力,就要靠大人管束他,强迫他,盯着他,守着他学习,不能说两句就算了,要花时间在他身上。
19、
北魏遣兵攻击百济,为百济所败。
陈寿曰:
当时三韩(朝鲜半岛)有七十八国,百济是其中之一。据李延寿史,先前是有一百家人渡海过去定居,其后强盛以立国,所以叫百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