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家塾班里来了一个3岁多的新伙伴小苹果,和奶奶分开,第一次来到这里,完全不同的环境,完全陌生的小伙伴,发生了不少故事。
其中一件事是这样的,小苹果和孩子们到户外玩耍,小苹果也一起加入到团队当中来,这是小苹果第一次和家塾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大家站在一个高高的台上,林儿坐在台阶的边缘想要下去,正准备喊着下去的时候,小苹果一把把林儿从大约140厘米多高的台子上推了下去,“咚”的一声,林儿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大哭了起来。
姬老师和助教刚好都在旁边,助教赶快问林儿摔的情况。然后姬老师走过来问,刚才发生了什么?姬老师了解到林儿的身体无大碍。
在室外处理的过程中,姬老师肯定了小苹果做的不对,在这一点上,确实需要向林儿道歉。但也需要看到,小苹果特别想帮助人,当她知道林儿想下去时,就推了林儿一把。因为小苹果特别希望融入大家,和大家做朋友,但小苹果还没有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人交往。
然后,姬老师来到了小苹果身前说,小苹果,一定不是故意的。但用推的方式是不对的,以后也不能再有这个行为。
小苹果在当下还不敢回应姬老师,自己犯了错,老师也没有批评,相信小苹果已经开始思考了。
在外边,又发生了这样一幕,妞妞正在骑扭扭车,小苹果想要骑,就去和妞妞抢。妞妞对小苹果的行为有点生气。
小朋友全部回到五楼,坐到了餐厅。这时,妞妞说,想和我玩的请举手,小朋友刷的都举起来。然后说,想和小苹果玩的请举手,林儿说,小苹果在楼下怎样怎样,不跟小苹果玩了,妞妞也说,小苹果怎样怎样,不跟小苹果玩了。博博附和,也没有举手。
我们看到了这一幕,姬老师也看到了,于是她走过来。
说,小苹果刚来家塾班,今天推林儿,抢扭扭车是她的不对,这一点,她应该向林儿和妞妞道歉。但我相信,小苹果是一个特别有爱的人,在她听到林儿想要下去时,她特别想要帮林儿跳下去,也不知道怎样帮林儿跳下去。她想和大家交朋友,想和大家一起玩,但她还不知道和人交往的正确的方式方法,小苹果刚来,这个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怎么用正确的方法帮助朋友。
在面对新的小朋友做了错事时,姬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能根据她的成长阶段,让她看见这样做是不对的,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什么。这样,孩子就会在这个环境建立初步的安全感,以后她才敢放心融入。因为告诉了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不会觉得她做的是对的,因为看到了正确的方法,孩子的整体状况也会得以扬升。
在正要和林儿讲时,妞妞委屈地“嘤嘤”哭了起来。
林儿:姬老师,打扰一下,妞妞哭了,你要不要先安抚一下她?
姬老师:她这种状态不需要安抚。
然后,姬老师看向林儿说,你刚刚来的时候,没有智慧,姬老师嫌弃你了吗?
林儿:没有。
姬老师:你现在有了一点点智慧,你有资格嫌弃别人吗?
林儿:没有。
姬老师:在你没有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也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别人原谅和包容你了吗?
林儿:原谅我,也包容我了。
姬老师:那小苹果是不是和你刚开始一样?
林儿:是的。
姬老师:那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
林儿:也理解和包容她,帮助她一起成长。
然后,姬老师又很严肃的转向妞妞,说,你为什么哭?妞妞没说话。然后说,你在这个家里成长了将近7年,相信每个小朋友如果这样成长7年的话,习得的智慧不一定比你少,那么,请你思考一下,你拥有智慧,是为了什么?
这时,妞妞不再哭了。
姬老师面对大家说,我们学习智慧,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我们多有智慧,我们多了不起,而是,在我们有智慧时,我们要想着怎么用智慧去帮助更多的人。
就像,我们有钱时,不是为了拿钱证明你多厉害,你有多少钱,你多能干,而是为了用自己创造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在她比别人多懂一点点,多做到一点点时,她就会嫌弃别人,嫌弃别人做不好,不想和这样的小朋友在一起玩。
而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我们比别人多成长一点点时,开始,我们总会是,我们看别人的毛病看得比什么都清楚。在家里,我们用自己的标准要求老公,要求家人,嫌弃老公应酬多分配到家里的时间少,嫌弃公婆总是宠溺孩子,平时卫生习惯也不好。在家里,比家人多做一点,就觉得委屈。
似乎,我们的“知道”,仅停留在,用这种“知”,去框别人的行为是否过格。
我们忘记了,真正的“知”,是自己“做到”。真正的有智慧,是严于律己,还能做到帮助别人有智慧。
所谓标准,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的孩子,个性不一,成长阶段各异。再好的方法,如果不能因人而异,也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
姬老师的处理方法,让我们看到了,对不同的孩子,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不同阶段的孩子都能在事中看见自己,在原有成长阶段得以扬升,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