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俄罗斯
2019年4月25日,上海浦东 - 莫斯科谢列梅捷沃,12:30 - 17:25
5月3日,莫斯科谢列梅捷沃 - 上海浦东,09:30 - 23:15
这次去莫斯科,是应俄罗斯纳米集团之邀请,去交流钙钛矿技术的量产计划。机会难得,我带着娜姐和孩子们同行,去体验一种跟国内大概会完全不同的生活。孩子们都是第一次出国旅行。
第一天,4月25日,从上海到莫斯科
上海和莫斯科有5小时时差,去程飞行时间为10小时。树根第一次坐这么久的飞机,我很担心他忍不了,然而飞机上有游戏可以玩,树根和清越也很高兴,全程没有什么问题。
从机场出来,天依然很亮,高纬度地区太阳下山晚。我们在机场等了一会儿,俄罗斯接待方安排的一辆Alpha来接我们去酒店。谢列梅捷沃机场在莫斯科的正北偏西,我们从机场到酒店用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既看到有新建的高楼,也颇有一些赫鲁晓夫楼夹杂其中。
晚上住在莫斯科世贸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从卫星地图上看,莫斯科也是个圆环套圆环的结构,曲折的莫斯科河从市区穿过,我们住的酒店就在接近于市中心的莫斯科河边。酒店往西,隔着一个公园,就是莫斯科的世贸中心,从地图上看应该是莫斯科唯一的CBD。
晚上8点多,接待我们的朋友还硬拉我们去酒店内部吃顿印度餐,孩子们到10点多才上床睡觉,由此硬是把时差给倒过来了。
第二天,4月26日,莫斯科(会议,吃饭)
早上6点多起床,走到酒店门口发现河对岸赫然一座巨大的斯大林式建筑。斯大林式建筑在国内也有一些,比如清华的主楼就是,这类建筑在国内也就北京和东北一些地方还有一些,其他地方已经很难看到了。从地图上看,这个建筑应该是当年的乌克兰酒店,那时是苏联外交部的迎宾馆。现在已经变成了Radisson Collection Hotel,据说还只是个四星级酒店。
斯大林式建筑开始于1933年,以苏维埃宫最后设计方案的确定为标志,直到1955年,斯大林主义开始被赫鲁晓夫逐步否定。这些看似像堆积木配尖顶加五角星的建筑,西方建筑评论家称之为斯大林哥特。斯大林曾在二战后提出在莫斯科建40座,把莫斯科打造成社会主义的曼哈顿,最终由于资金不足,只建造了七座。在接下来几天我们还看到了另外几座斯大林建筑,但是再看到时就没有见到乌克兰饭店时的冲击感了。
酒店的早餐还不错,孩子们很喜欢。早饭后接待我们的小妹带孩子们出去玩,而我留在酒店里跟国内的投资人开电话会。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最后这些人还是没投我们,可惜了我的时间和电话费。
中午出门,路过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也就是莫斯科的“白宫”。看到这白宫,我回忆起1993年俄罗斯的“十月事件”,维基上把这个事称为“1993年俄罗斯宪法危机”。我对坦克炮击白宫那堵白墙的镜头印象太深刻了。
1993年,俄国刚终结了苏共的统治,总统和议会之间却马上刀兵相向。这个事情跟民主化无关,无非就是俄国人的本性而已,之前上演过很多次了,而此事件展现出来的进步因素是死伤人数比以前还是要少了很多。
我们到红场附近的一家乌克兰餐厅吃饭。门口一位小哥,穿着乌克兰的民族服装迎接客人。餐厅内部装饰以木结构为主,挂着许多织物装饰,应该就是乌克兰的风格。将近中午12点,挺大一个餐厅只有我们一桌客人。或许是因为今天是周五,俄国人没有工作日中午出来聚餐的习惯。餐厅里的墙上还挂着中文菜单,可惜我看不太明白那些名字代表的到底是啥。
我们吃到了乌克兰的名菜腌猪油,红菜汤拌酸奶,还有各种奶酪、熏鱼。这里的腌猪油是放在一个罐子里,和大蒜拌在一起,涂在面包上吃,和我们从网上看到的块状或者片状不一样,可能是这个类型的一个细分。奶酪盘的中间还摆着一小碗蜂蜜,奶酪沾蜜蜂吃起来也挺特别的。这几样东西孩子们都喜欢。
午餐吃了一个多小时也没见别的客人进来,我们请我们的俄国司机进来一起吃他也没答应,餐后司机倒是把吃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了。老崔说很多俄国人中午不吃午饭,我感觉这不科学。
因为餐厅处在市区很中心的位置,后街的景色是典型的东欧老街道的样子,并没有什么苏联时期的特有痕迹。这个妹子就是这两天带我们转的临时导游,正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读研究生。
下午3点多,老崔开车带我去到俄罗斯纳米集团,POCHAHO,换成拉丁字母就是RUSNANO。我不知道俄罗斯纳米集团有过什么牛逼的业务,但他们的总裁就是非常著名的丘拜斯博士。
晚上又受到款待,吃了很多好吃的,此行的业务部分到此完成,接下来就是带着孩子们玩了。
第三天,4月27日,红场,克里姆林
4月27日早上,睡到自然醒,上午10点多老崔的司机开车送我们到红场西侧的四季酒店门口,下车后步行往红场的入口处走。这张照片是在红场的西门外拍的,背景就是西门外的小广场。树根藏到了妈妈和姐姐的后面,伸出两只小手。他们左侧稍远处有三个19世纪打扮的人,那是骗钱的,当时我们还没注意到,后来在彼得堡又遇到了很多次。后来孩子们喜欢上了藏在妈妈后面的感觉,在红场西入口处又拍了好几张这样的照片。
临近俄罗斯2019年的胜利日(5月9日),红场正在布置观礼台。红场的西侧是俄罗斯国家博物馆,墙上挂着两个苏联时代的巨大勋章。高纬度地区,上午10点半,太阳的倾角依然很大,把博物馆墙上的勋章照得闪闪发亮,往东拍照则出现了剪影的效果。俄罗斯政府工作人员的审美水平还是远远地高于八旗的人,颜色搭配和图形设计既庄严又和谐,连他们的锤镰社标志都更好看一些。
红场上中国游客显著地多,看上去几乎能过半。在红场上我们拍了很多照片,旋转,跳跃,追逐
随后我们离开红场,绕着西侧宫墙往克里姆林宫的入口走去,途经宫墙下无名烈士墓。跟苏联时期的无名烈士墓艺术设计比起来,八旗们现在喜欢的设计方案依然是个悲剧。我们还遇到了一队戴着二战时期军帽来为牺牲将士献花的青年。
克里姆林是古代莫斯科的内城,整体接近于三角形,围绕着深红色的城墙,城墙上有许多塔楼,最著名的一座是靠近圣瓦西里主教堂的斯巴斯克塔,这也是莫斯科的地标建筑之一。斯巴斯克塔始建于1491年,由意大利建筑家Pietro Antonio Solari设计,最初取名为弗罗洛夫斯克塔,得名于克里姆林宫内的弗罗尔和拉夫尔教堂(现已不存在),现在的名称来源于1658年起镶嵌于塔楼后方的涅鲁科特沃尔尼救世主圣像画(1917年被移除)及16世纪创作并镶嵌于正前方的斯摩棱斯克救世主圣像画(1937年被覆盖,2010年被恢复)。1491年至1585年间安装大钟。1935年,苏联当局在斯巴斯克塔上装上了一个红五星,以取代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标志。装上红五星后的斯巴斯克塔高71米。尖顶上的红五星还会随着风向改变朝向,以免风力太大被吹掉下来。在我们拍的几张照片里,可以看到红五星的朝向确实是会改变。
克里姆林里有个军械库博物馆。最初在1508年,这里是作为皇家兵工厂,是武器、饰品和各种属于沙皇其他购买物品的储存地。这里曾经是莫斯科最好的枪炮技工、珠宝商和画家的工作场所。在17世纪克里姆林宫军械库也被当作传授绘画和手工艺品的一些工作室。保存至今的两层博物馆大楼是根据建筑大师康斯坦丁·安德列耶维奇·托恩院士的设计方案于1851年兴建的。可惜老崔没带我们进去,只从门前走过,我们去摸了门前的青铜火炮。
军械库博物馆的对面是克里姆林大剧院,这个建筑就是苏联时期的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与周边的古典建筑反差极大。此建筑于1959年开工,1961年完工,完工后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在里面召开,此后一直到苏联解体前的最后一届党代会(第28大)都是在此建筑里召开。
苏共22大的照片我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只好放一张苏共23大的照片(1966年4月1日)来展示大会堂当年的样子。1965年的这个会场布置看上去也是美感十足。树根在大会党外追逐一只鸽子,背景的那些石柱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