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过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只是将它当作一句忠贞的话来看待的。然而随着年岁渐长,突然觉得这话和另一句十分相似——“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在看文章的你可能要跳起来表示反对啦,明明前一句是忠贞、后一句是贪婪,怎么可以把二者相提并论呢?
别急别急,听我慢慢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就用我自己举例吧,作为一个二宝妈妈,工作的时候我经常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想着为什么工作那么多,客户那么不近人情,想着要赶快结束工作,多一点时间陪孩子。而在家陪孩子的时候呢,看着朋友圈里小伙伴或者小伙伴的小伙伴,因为没结婚或者结婚晚没生孩子,恣意挥霍着自己的时间,要么工作拼命勤奋获得了不菲的成就,要么看众生看世界一直在路上,就又觉得亏欠了自己,对孩子更是没有耐心更别提用心。当然,你可能比我做的要好,我真的要承认自己在很多方面,真的是既努力又失败的。
有办法吗?我问自己。
今天上班路上听樊登读了一本书——《正念的力量》,突然发现我就是掉进了开头说的那两句俗语的坑里了。
明明在工作,手上做的是工作的事,嘴里说的是工作的事,心里想的却是“为什么我不能回家陪孩子?为什么工作还没有结束?为什么公司有那么多要学的东西?”看着无比努力,实际能产生的效果却非常微小。明明在陪孩子,眼里看着的是孩子活泼可爱的容颜,嘴里应着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而心里念叨的却是“明天汇报要怎么说?上次那件事没做漂亮会不会被人挑战?今后自己的职业生涯究竟应该怎么走?”看起来花了很多时间陪孩子,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却觉得你没有那么爱她。
书里说,吃饭睡觉皆可是修行,因为吃饭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是吃饭,而不是赶紧吃完,还有什么什么事情要做。因为当我们想着赶紧结束一件事的时候,实际上就将这件事定位为让自己不舒服的事、厌恶的事了,想想看,那些我们希望时间定格的瞬间、时间是不是都是我们无比幸福和喜爱的呢。
之前看到朋友圈一个朋友对另一失眠的回复“看到她、允许她存在、拥抱她…”看到当时只是觉得好有哲理,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我们对待自己的很好的方式,想想看,即便是失眠这样让人无比焦虑的事情,如果我们都能通过自己对待她的方式不同而让自己心情好一点,是不是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呢?
书里另一个观点也让我十分触动,他说——“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时间。”我刚刚描述了自己的状态,而我最大的困扰和焦虑就是——“我没有时间”,我觉得我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了。而书里说,所有的时间都是你的时间。你度假,那惬意的时间是你的时间;你做家务,那义务的时间是你的时间;你工作,那成长也可能仅仅是重复动作的时间,依旧是你的时间。
之前有人说,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每天都是24个小时。后来觉得,有资源的人的时间和没有资源的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学习以后发现,高效率的人时间是比低效的人更充足的;再后来发现,目标明确的人的时间和没有目标的人之间,时间也是不同的看了笑来老师的文章,觉得,愿意花钱购买时间的人时间是更充裕的;现在再看这个问题,是否活在当下,是否把每一个现在都充分浸润和相处,时间更是完全不同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一条就说到“积极主动”。用在这里我觉得是很好的关于是否能活在当下的佐证。永远不要说自己没得选择,因为被各种实务占据时间,我们一直并且永远都有选择的权利和能力,选择如何利用和度过的时间,出来都是我们自己说了可以算的。
书中还提到,修炼和时间相处的能力或者说正念的能力,最好的地方是家里,然后是工作,最后才是寺庙。简直不能更赞同,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要做一些思考、学习的实务的时候,最好的地方是图书馆,然后是办公室,最后才是家里。因为家里实在是有太多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地方了:上周到的新书还没看,翻一翻;昨天买的水果很新鲜,来一个;早上送到的鲜花还没修剪,剪一下;地上有点脏了,扫一扫……当然,我不是说家里不好,而是我们的本能如此。针对本能,最好的办法从来不是对抗,而是如何更好相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