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季的奔波以及生活的变迁,已经很久没有出去玩了(主要是穷…),于是抓抓年末的尾巴,安排了一次芽庄看海之旅。
预定好行程之后,28好我们从广州出发,1号晚上返程,从广州出发两个半小时便到了,从机场到市区大概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伴随着大风小雨到了入住的酒店,开始了四天的芽庄之行。
芽庄观感
在来越南之前已经通过新闻见识过越南的摩托车大军,每当球队赢球,满大街的摩托车呼啸而过,蔚为壮观。
当地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小电摩,据说当地人平均每家至少有一辆摩的,几天看下来,摩托车确实深入当地人的生活,不管是酒店、餐厅、还是酒吧门口,到处停满了各式各样的摩托车,大街上都出都是,连酒吧门口停的都是“豪旳”。
站在芽庄的大街上,看着一辆辆呼啸而过的小摩的,想象的画面慢慢变得真实,瞬间被带进了本地的生活,有放学回家的母子,有下班回家的工人,有骑车瞎逛的游客,来来往往穿梭在车流之中。
大街上除了摩的就是出租车和旅游大巴,街上只有零零散散的私家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小摩的流行的原因,芽庄大街上红绿灯少的可怜, 一路上碰到的红绿灯都需要拍照纪念。
穿行在芽庄热闹的人流中,放佛有一种穿越的感觉,置身在很多年前的中国大街上,除了海边零星高层酒店外,市区更多的是两三层的自建小楼,纷杂的招牌和绕眼的霓虹灯,让夜晚的城市多了几分喧嚣。
说到芽庄的建筑,习惯了国内高大、宽广的风格,看到芽庄的的窄楼,有一种很拧巴的感觉。这边的楼大都是很窄很长的小层建筑,就连我们住的酒店就是紧凑无比,没有浪费多余的空间,据说是因为越南政策的原因,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的历史遗留因素。
除了“瘦小”以外,楼的色彩也更加丰富,大多数一楼临街都改成了商铺,并且搭上一块彩色的幕布,恍惚间有一丝丝欧陆小镇的影子。临街的商铺像是2000年国内的商铺,装修比较简易,店铺内陈列杂乱,配上瓷砖铺成的地面,站在中央彷佛踩上了时光机可以和过去对话。
临街还有社会主义风格的宣传画报,跟我们几十年前的宣传画报如出一辙,配上学校、医院的胡志明雕塑,有浓郁的特殊时期的气息,好像过去亲密中越关系的见证者。
吃在芽庄
说到吃,芽庄本地的美食乏善可陈,虽然是海滨城市,但是并没有很出名的海鲜菜,在芽庄我一直说:芽庄缺一位中国厨师。
芽庄本地饮食整体非常的清淡,口味偏甜,吃了不同家带有当地风格的家常炒菜,由于炒菜的手法比较差劲,更像是煮菜,很少用调味品以及食用油,对于北方人的我食之无味,不是特别的适应。
顺便观察了一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一碗白米饭+一篮子青菜+一碗白海鲜+一碗清汤,配上本地的蘸酱,就是全部的晚餐,清淡健康,想吃胖都不容易,保持身材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也有当地的一些特色菜,比如牛肉河粉、春卷,跟国内的河粉、春卷相比,没有更出彩的地方,味道比较鲜甜,汤底有牛肉面的影子,算是唯一比较顺口的家常菜了。
还有就是瓦片烤肉,比较有特色的烤肉方式,把食物置于瓦片之上,撒上食物油用炭火烧烤,高温的瓦片将配料的食材烤至熟透,配上当地的蘸料,吃起来鲜嫩可口。
在芽庄吃的最好的饭除了瓦片烤肉就是燕子餐厅,吃了椰子大侠/牛腩/,水准还算过得去,吃的也比较顺心。顺便说一下,在芽庄比较好吃的餐厅都是通过大众点评找到的,还是国人认可的餐厅更加的放心,以及不要吃所谓的越南火锅。
倒是当地比较特色的滴漏咖啡给了点小惊喜,不仅便宜而且口味极佳(10块钱一杯),雨中的夜晚,在大街拐角找一宁谧的咖啡店,点一杯滴漏咖啡,靠在淅淅沥沥雨中的窗口,沉浸在芽庄的慢生活中,竟有几分惬意,甚至激发了我写东西的欲望(嗯,就是现在...)
在芽庄的几天,不管在大雨磅礴的下午、在清风微拂的傍晚,还是在阴雨霏霏的夜晚,点一杯咖啡独坐一角,充分融入慢节奏的时光里,暂时放下所有烦恼,充分享受这一刻。
游在芽庄
来芽庄本来是冲着当地的沙滩、海岛而来,但是由于当地处于雨季,连日的阴雨天气加上风浪较大,很遗憾本次没有能够出海登岛游玩,只在市区的海岸线以及另外一个海湾景区简单的玩了玩(所以说出游前还是要做好功课,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芽庄的市区海滩整体还算干净漂亮,虽然是阴雨天气,但是目光所及的范围内,海水还是很干净;另外一处海湾,离市区较远,坐车很久才能够到达,途中经过海边公路还是很漂亮,阴雨天气下依然能看到蓝色的大海,跟着大风卷起一波又一波的浪。
由于出海的行程取消,于是我们只能在市区多逛一逛,市区景点非常的少,除了海滩就是占婆塔以及大教堂,剩下的时间我们只能多逛一逛芽庄的大街小巷,感受一下当地生活。
占婆塔是芽庄市内仅有的两个古建筑之一,规模非常的小,有几座吴哥窟风格的佛塔组成,佛塔里面可以参观,站在占婆塔顶部可以俯瞰河对岸的市区和山脚下居民区,倒是一个拍照的好去处。还有小型的当地风俗表演,是一个短平快的景点。
大教堂由于行程的原因没有去成,更多的是在芽庄市区来回游荡,大街上到处都能看到同胞的身影,三三两两穿行在芽庄的大街小巷,让人误以为是中国的城市。在芽庄开放给中国游客之前,芽庄最大的游客来源是俄罗斯,所以除了国人就是俄罗斯人,餐厅、街头、酒吧都有俄罗斯人的身影。
由于当地是个旅游城市,所以城市到处遍布酒吧、餐厅,在我们去燕子餐厅吃完饭准备返回的时候,无意间发现旁边有一家露天的迪厅,于是我们决定体验一下越南迪,在暗中观察一段事件之后,加入了蹦迪大部队。
里面有俄罗斯人、中国人、韩国人、越南当地人,但是舞台中央狂欢的只有俄罗斯人、中国人,以及被气氛带动的韩国人,俄罗斯人是舞台的主角,在12.31倒计时后将现场气氛带到了高潮,所有人都在尽情的尬舞、碰杯、合影,拥抱在一起迎接2019 的到来。
在回去的路上,由于司机不认识路,再加上越南盾耗尽,差点儿留宿街头,说到打的,当地的的士分两种,一种是项面包车一样的大的士,一种是正常四座的小的士,市内打车一般不会超过20块,但是一定要提醒司机打表,以免被坑;还有深夜出行一定要记得保存好住址信息,以免像我们一样,深夜在街头寻找入住的酒店...
芽庄的人
在没有来越南之前,对越南人民的印象停留在书中、电影里和新闻里:很久以前是天朝的属国、给美国人民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中越战争、男孩纷争、反华...更多的是一些负面印象,虽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好像已经分道扬镳很久了。
先说过海关,以前就了解到东南亚国家针对中国游客索要小费的情况,果然在过关的时候,同行的其他游客被故意扣留索要小费,但最终不知什么原因,海关没有敢收其他游客的小费还是放行。顺便说一下,返程过关的时候比较顺利,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
也是由于过关耽搁了一定时间,导致我的行李箱被其他人带走,接触到了机场的服务人员,是一个年轻女士,能用英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且热情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下班后还特意返回机场帮我们处理行李丢失的问题,虽然最后的解决方案有点小瑕疵,但不得不说机场前台接待还是一位负责任的热心小姐姐。
的士大叔是遇到的第二个当地人,当晚由于去机场拿丢失的行李,便叫了的士。的士大叔是一个善良、温厚的人,能听懂非常简单的中文和英文,更多的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在到机场之后,本来说好等我们半小时(若不到可以自行决定行程),但是由于一些问题的耽搁一小时后才返回。
在我们准备叫车的时候,发现大叔还等在那个地方,在返回的过程中,由于雨势太大,路面积严重,导致大叔的车抛锚在半路,大叔很难为情的不停像我们道歉,并且帮我们叫好了其他的的士,还给我们减免了部分打车费,最后一脸歉意的目送我们离开。
出门在外陌生人的善意总会带给人很多的温暖,的士大叔在那个风雨的夜晚,给被折腾的够呛的我们一丝安慰。
在闲逛咖啡店的时候,里面有店员的中文水平不错,于是便交谈了一会,有一位是当地的大学生,业务时间在咖啡店以及酒店兼职,中文学了很短的时间便已经能够进行基础的交流。越南年轻人的生活也被互联网包围:Facebook、YouTube、zalo、lazada...同样的喜欢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交友、网购、游戏...互联网不仅能够消除时间空间的阻隔,也能瞬间拉近各地陌生人的距离,让交流变得更加简单顺畅。
不知不觉很邋遢的写完了一篇游记,也是第一次写游记,照例最后白话几句感想结尾:
虽然芽庄执行没有出海、行李被拿错,有种种不开心的事,但是也遇到了暖心的的士大叔,喝了美味的滴漏咖啡,享受了慢节奏的城市生活,跟国际友人一起蹦迪跨年,看到了越南当地人民真实的生活现状,了解了当地的风土民情,消除了很多固有印象的偏见,也见证了很多真实的“传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走一直是我们丈量这个世界的途径,通过读书丰富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行走印证那些认知。互联网时代可以随时随地地读书,但往往我们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体验这个丰富的世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先用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世界会变的更加丰富立体。
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生活文化、了解不同的风俗民情,就已经足够有趣,风景倒已经变的次要。去体验、去感受会让你原本构建的扁平的认知变得立体,矫正原本的偏见,丰富看世界的角度,也许是一次更加有意义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