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王安石有篇著名散文《伤仲永》,大意如下:金溪民方仲永,世代隶农,仲永生五年,未尝读书识字,忽啼求之,其父借人文具给他,竟然赋诗一首并题名,主意甚高,有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之意。乡人无不称奇。随意指物,方仲永即兴成诗,文理清奇,有人以银乞诗,其父认为有利可图,从此带他环谒名流,不使学。七年后,所作之诗已不与之前声名所称,又七年,竟泯然众人矣!
这实在是个令人惋惜的故事。一个神童因惑于名利而荒废了学业,最后竟然沦为常人,不由得使人想起了林妙可。作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演唱嘉宾,林妙可从小钢琴、舞蹈、长笛、书法样样精通,聪明乖巧的她在《歌唱祖国》之后一举成名。随后担任主持人,出演小黛玉,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许多品牌的广告公司都邀请她担当代言人,各种商业演出活动也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上帝在打开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把另一扇门关上。学习是件必须要严肃认真的事情,深入系统的学习更需要一颗安静的心,林妙可虽然天资聪颖,可是娱乐界的各种活动和影视通告让她分身乏力,怎么能够静下心来学习?!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她投考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时均不幸落榜,上海戏剧学院也与她无缘,这说明了她的音乐素养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演艺功底也需要的沉淀学习和长足的改进。
成功的花朵往往需要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即使神童也莫过于此。三岁作曲,四岁演出,八岁开始就开始写交响乐,莫扎特不愧为举世公认的音乐天才。但是莫扎特的重大成和其他的成功者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完全是靠百分之十的天分,和后天百分之九十的辛勤努力得来的。莫扎特在环球旅行中,除了演出和举办音乐会外,百分之十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在音乐创作上,他接触到巴赫,马蒂尼,萨马蒂尼等著名作曲家,深入学习他们的作曲技巧,终于成为那个时代创作风格最为广泛的作曲家。后来莫扎特为生活所迫,往往上午写作,下午教课,晚上演出,演出回家后继续作曲直到深夜,没有一点空闲时间,即使在他父亲生病时,莫扎特也笔耕不辍。在他短短的一生中(三十五岁时因病去世),一共完成了六百二十二部作品,堪称为天才加勤奋的大师典范。
由此看来,成功从来不是一蹶而就的,它需要有很多的条件。人生的模式无非有以下四种:资质聪颖加勤奋努力,资质平凡加勤奋努力,资质平凡加不去努力,资质聪颖加不去努力。百度一下名人的成功事例就能证明:只要勤奋努力,不管资质平凡还是资质聪颖,都会取得优异的成果。剩下的那些汲汲无名的普通人,就是不去努力或者正在努力着,还没有成功的人。科学家们早已研究得出,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在九十至一百一十分之间,真正聪明和真正愚笨的人都占极少数。那么成功与否就由你是否足够勤奋努力来决定了。
现代社会上“成名要趁早”的不良风气由来已久,以至于演艺界出现了“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的大量童星和少年组合,这对于思想体系尚未成熟,专业技能还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就能签约挣钱的孩子来说,绝非好事,他们会认为成功就是帮家里分担,签约挣钱。其实他们错了,真正的成功是能够自由地施展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光为自己创造价值。很难相信,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会用心的去发掘问题,进而创造出令人深思的作品来。
一千年前的王安石,以一个政治家的敏锐眼光,通过《伤仲永》告诫我们,人不能够骄傲自满,必须重视学习。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希望古代方仲永的悲剧不再在我们这个社会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