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一词,容纳儒释道三家学问,道家主要依据的三大经典就是老庄列。而我觉得再深的学问都是人学,它不是科技只有短暂的生命力,只为人的便利服务。人学就是无论古今,有人存在就需要儒释道三家的存在,包括了,近现代西方的学问。
据大多数人讲,中国之学问重在综合和抽象的思辨,而西方重在分科和具体的实证。其实西方也重视综合和抽象的思辨,亚理斯多德不就是许多学问的集大成者吗?近代许多学问家都是即是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还是文学家。这都是综合的学问,比方说英国的罗素。如果没有抽象的思辨,哪走牛顿的万有引力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在中国,虽说理论上没有过多分类,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历代的文人学士不都有一己所长吗?即使孔老夫子也只是说他只是对周礼比较通达而已,并不能是全能全才。再有,实证更加是宗教信徒的必修课,而政治家和儒生们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国策,没有实证精神怎么能让中国帝王延续两千多年。
而不同学问中,儒家讲求修身治家平天下的重任,佛家讲求无欲无求的无我之境,而道家则很注重个人与自然,与天地共存的一种逍遥精神。如若天天如儒家那般克己,去佛家那般精进,很多世间人是难以承受其重量的。往往就会出现极端现象,邪教,纳粹,战争,大都于此有关。不是儒家和佛家没有解决这样问题的方法,而是并没有像道家那样把所有重点都放在自由逍遥的精神追求上。
列子,又称冲虚真经,唐代是还是必考科目。柳宗元称其文辞,比庄子还要质厚。就是说它的文字是相当的优雅淳朴,相当接地气。列子这个人还被称为冲虚真人。真人,就是相比我们一般人来说,活的很真实,没有修饰,无论是语言还是思想,是一个知行合一的那么一个精神层次的人。到宋徽宗时更加推崇备至,封为冲虚至德遁世游乐真君。几乎把所有的溢美之词都给他了,但是从封号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列子就是一个遁世游乐的真人君子,他不去迎合别人,也不大管闲事,身在尘世间,却又超脱世俗之外。
列子其人,据史书考名为列御寇,距今两千五百多年,老师是郑国南郭的壶丘子林,师兄伯昏瞀人。在巜庄子.应帝王》讲过他学道后回家"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戎,一以是终。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大意为学完回家不管一切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又很快乐,快乐到忘了自己快乐,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又都不是自己所能改变的。虽说有些消极,但它的现实意义在于给那些学习上失利,工作上失误,创业上失败的人以精神慰藉。我们不提倡对这个世界抱以消极态度,但有时确实个人力量有限,当不能施展抱负的时候,我们要蛰伏起来,静待时机。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列子以贫困之身,拜壶子为师,也可看出当时天下并不以贵贱收徒,而只是给好学者以解答人生疑惑。列子学成之后体察到“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这就是逍遥者的终极目标,也是也是真正修仙的最后的层次了。哪像现在年轻人的修仙小说,一己之力摧毁整个世界,靠打打杀杀来成就自己的修仙之路,那只不过是一个抑郁情绪的人需要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无力挫败之感罢了。修仙的层次就是心凝聚在一起,也就是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地方,就是我们平常知道的打坐观呼吸,守丹田的事情,这样就会忘记了有形的躯体,什么心肝脾肺肾,大骨头小骨头都不见了,也不是不见了,体会不到他们的存在了。也不知道这个身体所依存的条件了,什么空气,阳光,水,土地,都不存在了,脚步走在路上,随着风东西摇摆,像这个果壳和树叶漂浮在水面。最后就不知道是因为风因为我而存在呢,还是我因为风的吹佛而体会到我的存在呢?!正如庄子梦蝴蝶是一样的道理。
正因为列子中出现了许多的神神怪怪的东西,就有许多人认为《列子》是伪造。正如现在人之于魔术、魔法、幻觉、气功还有宗教信徒们讲的鬼神,到底是否存在与否的争论是一样的!钱学森曾力主气功的合理存在性,而气功存在的原理就是人精神集中力量的外在表现,而精神集中的修炼又是道学家和佛学家的追求,于是就有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眼见为实,但我们又能见到多少东西呢?没有显微镜我们见不到细菌,没有光谱仪见不到七彩光的组成是粒子组成,没有天文望远镜见不到浩瀚的宇宙,我们只是其中一粒沙而已。
所以,我们在自我困顿,身在迷茫中的时候,我们何不看看道家的思想,了解一下人生之中除了成就事业功名之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许多人类好奇心的事情,而它不需要任何的工具,只是需要我们集中精力,看看书,循文解意,体会一下人生之中很多人的思想来源和情感产生的终极追求,那么我们就会平静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与人相处也就不再锱铢必较,尽己所能,不愧自心即可。而名利自有它的归属地,有了就好好利用它,为自己和他人做更多事,没有了,也不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对社会的看法。
列子分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极智)、汤问、力命、杨朱(达生)、说符。西汉刘向对《列子》八篇有这样一种表述"穆王、汤问二篇,迂诞恢诡,非君子之言也。至于力命篇,一推分命;杨子之篇,唯贵放逸,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然各有明,亦有可观者。"
东晋张湛简述列子大略"明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神慧以凝寂常全,想念以着物自丧;生觉与化梦等情,巨细不限一域;穷达无假智力,治身贵于肆任;顺性则所之皆适,水火可蹈;忘怀则无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与佛经相参,大归同于老庄。"
我现在所看的是南怀谨先生于一九八二年在台湾台北十方书院讲的《列子》,二00九年补讲了后半篇由弟子友人整理而成的东方出版社《列子臆说》三册!内容深入浅出,很好懂,可作为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