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
大意是:
鲁哀公问道:“我怎么做才能让百姓服从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不正直的人之上,则百姓就就从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位居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会不服从。”
大师级解读:
朱熹《论语集注》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个人理解:
作为管理层,如何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必须构建公平正义,也就是程子所说“举错得义,则人心服”。怎么举错得义?那就必须把最正直最具有公心的提拨主要领导岗位。如果这一关没有做好,也许就会对为政一方的百姓造成祸害,如此这样?怎么才能够深得民心呢?
现在回过头看来,所谓的领导或者管理,不是通过组织力量或者行政强制手段去控制员工或者老百姓的身体来勉强服从,而是要从更高更深的维度,从思想层面,从心里层面来认知,来消化,来理解管理层的真实用意,这个真实用意就是必须全心全意的为他们提供支持、提供服务!这个非常关键。假如我们为了一己之私,把自己的亲信,但他是一个非正直的人,放在不应该放的岗位上委以重用,这样就会“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样做就会很危险!
如果说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仅仅凭管理者一己之力或者自己的喜好来做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就会有危险,因为任何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都有偏差!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构建一套识人用人的标准和系统、一套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做到通过赛马来相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企图为了相马而相马,最后脱离实际!
所以,后世儒家学人在运用“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这个原则时,在选人用人上特别提到必须“以德为先,以人为本”。道德品质对于成为领导者而言是底层的逻辑,是最基础的,唯有在德基础之上,我们才去考察他的实际才干!否则,没有道德的心的人一旦上位,对组织就是灾难。
余超林精读《论语》之35:举直错诸枉
2019-5-9 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