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动会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脑垂体分泌的物质能使人部分消除疲劳感、疼痛感,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2. 一个喜欢运动的人,总是会因为自律而受到周围人的赞扬,运动让他们看起来、感觉在朋友圈里、在别人的印象中变得充满活力和正能量,并且确实是帮助他们减了脂、增了肌、塑了形。
3. 减肥者觉得自己运动了会变瘦,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安慰感,特别是在吃了很多东西之后。
为了减肥而运动和为了健康而运动是不同的!
当你满脑子是减肥,你会很关注运动给你带来的成果,比如体重和身体围度。这个时候运只是达到你想要“变瘦”的一个手段,你很容易在运动中不断地加大强度,甚至有时候很不想锻炼还是强迫自己去锻炼,这样强迫自己去运动的时候,就算一开始你很喜欢运动,很享受运动带给你的快感,越到后面你越抗拒运动。过度运动非常容易启动补偿机制,导致暴食,容易导致身体透支,不再喜欢运动,容易导致过度兴奋,失眠,容易受伤,等等。
你甚至会因为这样,丢失了一项兴趣爱好。
当你是为了健康而运动,觉得自己每天能活动活动就好,你只需听从身体所需。所以我不再遵循某一健身“计划”,也不再规定自己每周一定要健身几次,每次多少分钟。这样适度的,自己喜欢的运动会带来特别好的效果,意志力,自控力,注意力的提升,精神愉悦,工作效率提高,精神饱满等。
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样的锻炼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激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T细胞受体因“饱和”而功能锐减,同时还可反馈性地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因此,超负荷运动后人体极易疲劳,甚至加重已患疾病的病情。过度运动显然对身体不利。
也有很多人只在有时间或有心情时才偶尔做运动。这种零食式的“运动”,对健康更是无益,它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生命在于持续的适度的运动
这是近几年运动医学专家越来越多提倡的一种观点。温和运动就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对于促进健康而言,最适合的运动量是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能,相当于打2—3小时的乒乓球。
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讲究舒适自然,循序渐进。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那么,什么样的运动才算是“温和运动”呢?
也可以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