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陌
弘一法师曾为不小心坐死一只蚂蚁而愧疚不已,出家人不杀生,但有时也会发生意外,少林寺的和尚杀了牧羊女的大黄狗,最后连师父也没有经受住肉香的诱惑,继而同流合污一起享受狗肉,鲁智深俗称花和尚,三天不吃肉便要偷跑出寺庙去喝酒吃肉,回寺庙时遭遇僧人阻挠,被视为犯了伪慈悲之大忌,而后来花和尚苟同梁山好汉杀富济贫行侠仗义却应该算作是真慈悲之典范吧!
所谓慈悲,也要讲因果,弘一法师若不是杀死过蚂蚁,便不会在后来每次坐椅子的时候都要先看看椅子上是不是都有蚂蚁,鲁智深花和尚若不是因为当过梁山好汉,杀戮无数,最后或许也不会上五台山真正皈依佛门。
蚂蚁也好,狗也好,人也好,从生命的意义上讲都是相似的!没有什么高级低贱之分,所谓慈悲,其实也没有那么高级神圣,人若不吃不喝,就得死,人死了还讲什么慈悲呢?慈悲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慈悲两个字都有两个心做底子,没有了命,心便是死的,不跳动的心,何来感知,何来慈悲,所以和尚也好,好汉也好,普通人也好,只有吃饱了肚子,有了力气才会去做慈悲的事,所以狗肉是无罪的,吃狗肉的和尚也该是无罪的,若非要说杀生是罪过,那么草木万物皆有生命,吃五谷杂粮,吃瓜果蔬菜,吃哪一样素食不是在杀生呢?就连空气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轮回变迁的灵物,我们所消耗的所需供给的一切事物皆有生命,所以所谓慈悲,都不一定伟大,或者说都是言过其实的美德,世间没有纯粹的慈悲,就算太阳那样神圣的东西,有时候也要耍耍小性子要么天天高照,热得人想死,要么躲在云层里睡大觉,不去管万物的死活!
这个世界要延续,就得放下纯粹的慈悲,佛家劝恶人要放下屠刀,那么世间就真的慈悲了吗?不一定吧,因为很多人是不信佛的,如是那些恶人都放下了屠刀,他们都不知道以何为生,他们都得饿死的,佛又忍心看到那些因为要慈悲而失去性命的人吗!一个国君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常常会杀掉与新政权新国度有冲突的异党,那些人是注定要死的,因为要让更多的人延续历史的脚步,所谓慈悲,就是弱肉强食,就是不择手段,许多事物的消亡都是一种必然,是在慈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牺牲,一个国家会让一个企业死去,或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继续活下去,所谓慈悲,其实是有取舍的。
耶和华常常告诫教徒要去忏悔,说“我有罪",因为人性中恶的基因在作祟,所以任何慈悲都应该是起源于恶的,没有纯粹的神圣的慈悲,佛家劝人要慈悲,除非和尚们带头不吃不喝,做给天下人做榜样,于是弘一法师也就不会为一只蚂蚁纠结不已了,因为世间都没有了人这种生物,又何来慈悲之心呢?
前几日,在屋里捉到一只小老鼠,正要用铁棒打死它的时候,它发出颤抖的尖叫声,它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死亡的无比恐惧,眼角闪着光,心中顿生怜意,在犹豫迟疑之时,小老鼠乘机逃之夭夭,事后后悔没及时下手,让臭名昭著的家伙在慈悲之心之下溜走,再过些日子,便把此事忘记,忘记便是放下,放下了仇恨,放下了遗憾,仿佛又听到佛家那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谓慈悲,其实有时候是在对某件事物的本性体现后的一种释然,,人性虽恶,然,人之初性本善,善与恶是相对的,也是相生的,既然世间有老鼠这种生物,那么无论它有多讨厌有多可恶也必定是有它存在的意义的,在杀戮面前产生慈悲之心说明人性的意义还是超越了慈悲本来的意义!一个人能够克己能够少杀生,这是真慈悲!弘一法师能够反省自己的行为,能够时时想到一只蚂蚁的生命,这是真慈悲!
胡雪岩本来可以在同行走投无路的时候制对手于死地的,但相反的却是给予敌人了救济,最后与敌人共同延续共同壮大,这是大慈悲,与敌人成为朋友是需要勇气与胆识的,更需要宽容与大度,一般人难以做到,但与敌人和平共处总是可以的吧,镇上有一老理发师,生前见面总是互道寒暄,谈天说地,老头擅长乐器,喜欢弹三弦,他的小店比我的小店还小,大家在一起吹牛的时候从不谈生意的事,我曾请他教我弹三弦,他的条件是我教他弹吉他,再后来,他生病了,死了,各自心愿都没能实现,这是遗憾,不过我们曾友好的相处过,和敌人和平相处是种慈悲!慈悲之中你会发现,其实敌人有时候也没有那么可恶,或许在他们身上,同样有慈悲之心,只不过为了生存为了生活碰巧干上了同一件事罢了!这样的敌人在学校里叫做同学,在公司里叫做同事,在江湖上叫做同行,人人都过得不容易,又何必非要搞得你死我活的呢!能在求同存异中和平相处才是大宽容大慈悲。这也应了那句广告台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四十二章经中所言:佛言。人愚吾以为不善。吾以四等慈。护济之。重以恶来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气。常在此也。害气重殃。反在于彼。有人闻佛道。守大仁慈。以恶来。以善往。故来骂。佛默然不答愍之。痴冥狂愚使然。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实礼如之乎。曰持归。今子骂我。我亦不纳。子自持归。祸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追形。终无免离。慎为恶也 !在善恶的对立面中,佛家讲到了慈悲为怀,讲到隐忍,这是以退为进的哲学,但讲到慈悲,或许老子更有远见更有中庸之心,道德经中讲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讲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从死与生的对立中感悟慈悲,”小时候,母亲常常对我说,你姥爷的脾气真好,你后婆婆(父亲的继母)把他手中的饭碗摔在地上他也不生气,换一只碗继续吃饭,在四川,我姥爷是要被叫做耙耳朵的,在母亲眼中,姥爷或者是慈悲的!母亲还说有些练武的人,就算是别人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他他唾沫抹去也不会轻易对别人还击的。慈悲是广义的产物,是 可遇不可求的美德,天地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没有绝对的恶与善,没有绝对的美与丑,于是,对于最好的慈悲来说,或许是不为恶吧,尽量不去做恶事 ,不为恶便是善,这或许就是最好的慈悲,最大的修为了!当然有时候会无意中杀死一只蚂蚁,会为了活命去吃掉其他的生命,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就让它们随其自然的发生吧!
所谓慈悲,就是超脱生死之外的种种释然,就是看花开花落时顿生唏嘘之心,就是看云卷云舒时能够随意而安,就是赠人玫瑰不言回报,就是不忘祝福曾伤害过你的恋人,就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放下你举过头顶的手掌,就是给嘲笑你的人一个微笑!
母亲将乳头放入孩子的嘴中,那时慈悲;男人将受伤的女子搂如怀中,那时慈悲;原谅躲在黑夜里哭泣的爱人,那时慈悲;无视繁华与世无争,那时慈悲;喝茶的时候喝茶,那时慈悲,读书写字保持初心,那时慈悲;和艾滋病患者一同吃饭,那时慈悲;和死刑犯谈谈人生,那时慈悲。
一切超越生死之后的慈悲都可以变得平淡而随性,这也包括生命之外的范畴,例如阳光的普照,雨露的滋润,例如春的温存,夏的热烈,秋的诗意,冬的凌冽。一切慈悲都应该和光同尘,所谓慈悲,便要常怀两颗心灵,一颗悬在尘世之外,一颗驻在善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