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没到过波茨坦就不算去过柏林。相信大家对波茨坦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二战末期著名的波茨坦会议。
百度百科:
波茨坦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首府,位于柏林市西南郊,与柏林仅相距半个小时的高速铁路的路程。坐落于哈韦尔河边,人口14万。
波茨坦会议
也称“柏林会议”。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和三国外长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同意根据苏联代表团的建议通过了处理德国问题的原则和其他有关决定,包括设立外长会议,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原则,德国赔偿,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对意大利政策,哥斯尼堡地区最后让与苏联,对罗、保、匈、芬的政策,战争罪犯,奥地利领土托管和参加联合国组织等问题。并签订了《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柏林会议公报》。这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中、美、英三国还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在柏林的第二天,曾经犹豫过是去波茨坦还是德累斯顿,最后还是选择了波茨坦。它所出名的除了波茨坦会议外,还有一个地方——无忧宫,而这个名字来自于法语的sans souci。
正常来说,买柏林旅游的日票ABC圈的那种就可以乘小火车到波茨坦,还可以乘坐波茨坦的公交,但用的是火车通票,火车是可以坐了,公交就不行了。地图上显示距离大概3km左右。所以下车后不坐公交,而是走过去了。
波茨坦的火车站当时正在办一个怪物展览,因此站台上下来就看见站内有很多童话故事里面才出现的怪物,也挺有趣。
然后过了长桥,就是昔日的御马厩,现在已经改成博物馆了,只有顶上那些个马的雕塑才昭示着这里曾经的用途。
和前几天阴雨天比起来,这天的天气还不错,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建筑。
其中看到了格列森教堂的牌子。这个教堂在二战时被毁坏,而其最著名的地方在于。腓特烈二世当初就被安葬在这里,有幅画作的内容是拿破仑参观安葬在这里的腓特烈大帝的灵柩。因为据说腓特烈大帝是拿破仑的偶像。
路上偶遇了几只天鹅。
按照地图的指示走着,路虽说有点长,其实路线倒不复杂,需要拐一两个弯而已,然后就顺利的到达了无忧宫。
百度百科: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是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无忧宫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全部建筑工程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虽经战争,但从未遭受炮火的轰击,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无忧宫宫殿建筑与其宽广的公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说是无忧宫,其实看上去就是个大花园,里面有不少建筑,其中路过了一个小教堂。
这里的走廊阳光很好
花园里面绿色盎然,到处绿树成荫,随处还可以看到各种雕像等。
无忧宫前有168个玻璃暖房,加上层层的葡萄园,使得无忧宫增添了浓浓的田园气息。而这是巴黎凡尔赛宫所没有的。
到了画廊,里面售票处的人告诉说如果去无忧宫买联票的话可以看所有的博物馆,那自然是要去的啦。转了一圈,找到售票处,这里依然是长长的队伍。排队买好博物馆联票,这张票一天内可以参观所有波茨坦的王宫,博物馆等。有点不同的是,如果需要拍照的话,额外还需要花3欧购买许可。
接下来按照地图的指示走过去,无忧宫的入口很别致,是一座铁艺的镂空的绿色鸟笼状的建筑--太阳神殿,无忧宫二側各有一个。太阳神殿两侧是高高的铁艺围栏。
无忧宫的背面是一个与宫殿连着的半圆形长廊,长廊和宫殿围成了一个砂石铺地的半圆形广场。
其中还可以看到腓特烈大帝和他11条爱犬的墓。单独放土豆的是腓特烈大帝之墓,11块连续的墓是他爱犬的。
1786年8月17日,弗里德里希二世于无忧宫中在他的沙发椅上安然逝世,享年74岁。他身后无子,由侄子继承,就是腓特烈·威廉二世。他的意愿是在无忧宫露台他的爱犬旁下葬,但他的侄子却将他葬在了波茨坦格列森教堂的底下墓室里。1844年他棺材被移往马堡的伊莉萨白教堂。直到1852年才在路易·费迪南德的发起下被迁到霍亨索伦城堡。但直到德国统一后的1991年8月17日,这位国王才到了他想到的地方,在他生前已建好的墓穴下安身。他的话“Quand je suis là,je suis sans souci” (吾到彼处,方能无忧)。这位思想自由的共济会员在教堂里寻不得安灵。他愿意自己的爱犬离他更近一些。
因为买的票还没到可以进入无忧宫的时间,因此首先去参观了画廊,这里确实有点卢浮宫的感觉。
画廊内金碧辉煌,很多游客在驻足认真观看。
这些绘画多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荷兰画家的名作。画廊宽敞明亮,每逢佳节,这里都举办音乐会。长廊里主要有两个雕像,其中一个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据说弗里德里希大帝虽然善战,却不好战。因此,把战神的雕像放在宴会厅的外面的意思就是,战争是不受欢迎的……
然后又去参观了无忧宫后门的厨房,确实 挺大,器具之类也很齐全。
无忧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意指国王可在宫中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无忧宫的南面圆顶的下部刻着Sans souci。
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290公顷,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
接着就到进入无忧宫的时间了。不过不好拍照。
里面有大理石厅,凃金圆顶和水晶吊灯等。室内多用壁画和明镜装饰,极尽繁复,辉煌璀璨。宫内的摆设处处体现着昔日的奢华之风,或是所谓的帝王的排场。而腓特烈大帝特喜爱东方艺术,在无忧宫有一间是中国风格装饰的房间。
当然最大的收获,那可能就是充分明白了什么是洛可可式的建筑风格。
出来之后在王宫入口对面有个风车与整个景区的格调极不协调。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早就发现了这个景致,他在《柏林》一文中这样写道:“宫西边有一架大风车。据说大帝不喜欢那风车日夜转动的声音,派人跟那产主说要买它。出乎意外,产主楞不肯。大帝恼了,又派人去说,不卖便要拆。产主也恼了,说,他会拆,我会告他。大帝想不到乡下人这么倔强,大加赏识,那风车只好由它响了。因此现在便叫它做‘历史的风车’。”【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大帝强行拆除了风车,产主告到法院,产主胜诉,法院判决被告将大风车恢复。这个故事成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例证。老百姓的破房子,“风可进,雨可进,皇帝不可进”。不过,按照历史记载大帝的行事风格和他经常对法院的判决强力干预,这仅仅是一个故事而已。】
原来的风车据记载1736年就已经矗立在那儿,比无忧宫还要老。不过在1945年毁于战火,目前这个是1991年波茨坦建市1000年的时候重建。
这里有摆摊艺人,很有宫廷艺术家的风格。
这时候已经临近中午,因此在花园里面停车场找到了几个小摊,买了份鸡翅加薯条当午饭。
吃完午饭又继续去逛,宫殿正殿中部为半圆球形顶,两翼为长条锥脊建筑。殿正中为圆厅。天花板上装潢富有想象力,四壁镶金,光彩夺目。
接下来穿过一个比较有特色的石拱门,去的是个叫桔园的地方。建于1851~1860年,属于巴洛克风格,有二座方形的塔楼。这里面的地板据说是当年保留下来的,为了保护,于是进去的时候要穿一种特殊的鞋子,没有大小的分别。
这里比较值得推荐的是有一个高处的观景台,这里的风景很不错,因为可以在这里俯瞰整个花园。
下来后,继续在桔园看风景。这里的喷水池、花园、雕塑,都很美丽。
离开桔园后就去新宫了,新宫建于1763~1769年,比老宫--无忧宫晚18年。感觉新宫这里要更加气派一点,新宫的雕塑据说有400多座。正对面的是波茨坦大学的新宫校区。新宫的陪宫正是该校园的一部分。可惜新宫这里的语音导游没有中文就是了。
在新宫里面当然不可避免的又有中国风了。而且特别有印象的就是贝壳那间房间。而且有间房里的浴缸和现代的一模一样。
出来以后看看时间不多了,还有几个地方也就没去,直奔中国楼而去。这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六角亭楼,建于1754年至1757年间,采用中国传统的绿瓦黄柱、伞状盖顶、落地圆柱结构。中国楼周围站立有各种亚洲形态的人物雕像,这些雕像以及亭楼外壁和柱子都用镀金装饰。楼顶有根据中国传说而想象制作的猴王雕像。间或者装饰。
这大概是腓特烈大帝推崇中国元素的原因吧,在德国经常在宫殿里看到一个中国风的楼。
不过腓特烈大帝本人一生从未离开过欧洲,而同期的欧洲人对当时中国的交流也相当有限,因此在设计雕像时,大量掺杂了西方人包括大帝本人对东方的想象成分,如果仔细观察那些雕像,会觉得虽和所谓的中国人有些形似,但还有欧洲人的特征在里面,例如高耸的鼻子。
中国楼前有参天大树,旁边立着一个中国式香鼎。上面写着“大清雍正元年制”。
最后绕回无忧宫的正前方,这里可以看到无忧宫前的梯形葡萄园。宫殿前有平行的弓形6级台阶 ,两侧和周围由翠绿丛林烘托 。
1744年8月10日腓特列大帝下令,将这片当时的“沙漠之山”开垦成葡萄梯形露台。这片斜坡被规划成六个宽阔的梯形露台。为了达到尽可能的利用太阳射线的目的,墙被建成了以台阶为中心的微弓形状。其中承重墙的墙面被更换,取而代之的则是来自葡萄牙,意大利和法国的单株葡萄藤。在168个玻璃罩子里面,则被种上了无花果树。梯形露台的前端则被绿色草坪覆盖。并被种植上了紫杉树,和灌木加以分割。132阶台阶被建筑在中轴线上,这个梯形露台被分成六个部分。山的两边并都建有坡道。
从1748年开始,花园的正中心建起了一个带有喷泉的蓄水池。但是腓特列大帝却从未能亲眼看见喷泉喷水。因为在他的那个时代,还没有足够的技术让喷泉喷出水来。喷水池正对着大殿门廊。此喷泉采用圆形花瓣石雕,四周有“火”、“水”、“土” 、“气”4个圆形花坛陪衬,围绕喷水池的路边是一组12个希腊女神的雕塑。
在回去的路上看到远处的一座方尖碑。
逛完这些后,时间也差不多了,因此就离开无忧宫往火车站走,其中穿过一条市内小街,有不少人在逛街。
走到车站时离开车还有半个钟头,这时候看到有一家亚洲餐厅,因此就先吃了个晚饭。橙汁鸡块,配有笋,菠萝,红椒,豆角等等一堆,味道很不错,不过用刀叉来吃的话似乎有点奇怪。
在回来的火车上,有看到远处的断头教堂。
还有就是奔驰标志的大厦。果然奔驰就是柏林的标志之一。
不久后车到达火车站。回到旅馆后打开电视翻了翻看看,发现这里收到的台比在慕尼黑旅馆里的多,而且还有CCTV的英语和法语频道。
在柏林的第二天就到这里结束了。
预告
下篇的德国游记,继续在柏林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