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三年,一位28岁的青年与其兄一起在江西乡试时同榜中举,一时传为佳话。而后却在科举中屡受挫折,六上公车而不第。最后一次落榜时,他已经四十五岁。也放弃了走入仕途的打算。
在几次应试的远游中,使他眼界大开,从沿途的农村和乡县的小作坊里学到了不少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知识及操作过程,并一一加以记录。而后在他担任教谕期间用了大量闲散时间,专心致志地整理与国计民生直接关联的一些科学技术资料,最终汇集我国历史上最为详尽的一部科技巨著。
这部巨著的名字叫做《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这本书的编撰者就是宋应星。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农学家、博物学家。
天工人其代之——《尚书》
开物成务——《易经》
“天工”,是指相对于人工的自然力,而“开物”,则是指利用自然力进行创造生产。宋应星六次进京赶考,却都名落孙山。每次进京都要耗费半年的路程。仕途上失意的宋应星在一次次赴考途中体会了人生百态,同时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明崇祯十年,这本书编撰完成。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
《天工开物》是为家国天下为黎民百姓写德一部实用之书,书中包括先人之智慧,囊括今世之技艺,不做溢美之词,不做浮夸文章。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贵五谷而贱金玉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记载了常见谷物的栽培和加工方法,养蚕、纺织和染色的技术,以及制盐、造糖的工艺。中卷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舟车的制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则主要集中于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宝石的采集加工等。
宋应星着重于食物、着衣两个方面的内容,其次才是与金属开采、冶炼、锤锻有关的内容。之所以把《乃粒》放在第一章意在贵五谷而贱金玉。民以食为天,若是没有粮食纵使拥有再多的金玉也于事无补。
今年有也要思来年无
今年丰也要防来年灾
明末清初,《天工开物》传入日本,被大量刊印,成为日本人普遍阅读的书籍之一。日本学者更是纷纷引用《天工开物》中的技术资料,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日本近代农业的发展。
19世纪之后,《天工开物》又流入欧洲,引起了当时法兰西学院著名的汉学家儒莲的注意。儒莲对这本中国著作十分重视,陆续将其翻译成法文在国内重要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之后它们又陆续被英国、德国的报刊转载。英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读过儒莲的译作之后,也称赞《天工开物》是一本科技“权威著作”,并把中国古代养蚕技术收入其著作,作为论证人工选择和人工变异的例证之一。
尽管《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科技知识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但它仍不失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耀眼之作,足以使今天的人们轻松地走入那些逝去的传统生活,了解古代的工艺。值得重温与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