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勒说过读书有三个目的,娱乐、获取资讯、提升能力。每次想到这三个目的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如果我读书是为了娱乐、消遣,我为什么不去看刷抖音、刷网剧,那样不是更有意思。如果读书是为了获取资讯,我为什么不去看知识类综艺节目、刷今日头条,那样互动性不是更强?
慢慢的,我在提问和实践中,对自己的读书目的逐渐清晰了起来,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能力。
为了让读书变成能力成长的利器,我不仅能需要善问,更需要将书中的事例、观点、问题和实践中的体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实践本领。为了做到这点,我今天打算复盘一下近期的表现。在梳理中不断完善、巩固我的措施。
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一线,虽然我都号称自己学习能力强,但是我很清楚,我目前还是不善于总结提炼自己的方法,主要是凝练的不够,分层不清晰等。我个人觉得解决措施可以分布进行。
一是化整为零。能力不足就要勤加练习,如果每次都等一项重点工作完成了、一本书看完了才去总结,那么难度肯定很高。我完全可以把总结这件事情放到平常。比如看完一页,甚至是看完一段。对于实践中的总结,可以把日小结、周小结作为实践的载体。
二是多练习概述。考虑自己平时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读书、看文件,所以我打算给自己定一个分级管理的处置模式。第一次看书必须对照序言、目录,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说清楚全书的主要内容,特点是什么。第二次看书要重点阅读那些关联篇章,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从对比、借鉴等方面谈复盘体会。第三次看书重点阅读那些亮点篇章,了解这些亮点是否值得借鉴,应该如何借鉴。
三是主动创造以教促学的环境。老师的总结能力一般都比学生好,除了是因为老师的知识储备量较大、实践经验丰富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倒逼的机制,那就是传授他人。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所以老师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传授的任务。这就倒逼老师必须精炼自己传授的内容,必须用打比方的方式搭建认知的桥梁。对于我个人来说,实际上我也有这样的环境,比如向上司汇报工作的时候,向同事交流的时候,对下属进行系统安排的时候。虽然名义上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是以教促学的生动实践。在生活、工作中,我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认真对待每一次以教促学的机会,在实践后认真反思,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
懂得多,不一定做得好,我必须在实践下更大的功夫,在实践中锻炼总结的能力,在总结中完善实践措施,做到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