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有次去超市,他蹲在玩具区看玩具,我低头刷了下手机,就一眨眼的功夫,真的是一眨眼,小人不见了!当时我们在货架的中间位置,我赶紧往一边通道跑去,在相邻的几个货架之间往返找他,都没有!
站在通道上,我往左右两边张望着寻找小人的身影,脑海里快速思考着要找路人帮忙,找服务台广播找人,下一步还想着要不要报警……
“妈妈——”熟悉的软糯的童声犹如天籁般传来,小人从不远处奔过来抱住我的腿,小脸往后仰的直直的,笑眯眯地说“我找到你啦”
我赶紧蹲下来把他搂在怀里,那一刻真是谢天谢地我找到了他。至于训斥他为什么乱跑?不不不,已经完全顾不上了。
但说实话,如果他再大一点,找不到他的时间再长一点,我也不能保证自己在找到他以后心里庆幸,嘴上却是吼他“你能不能别乱跑?”
《PET》里第7章提到,大多数时候,父母们也是利用他们的怒气或者是他们的“愤怒表现”来教训孩子。
比如,孩子在商场里走丢了,找到以后大声的训斥他为什么乱跑;
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被批评天天在学校都学的什么?
孩子的种种行为没有满足我们的需求,从而引起了一种情绪(初始情绪),我们可能会用发怒来惩罚孩子,让孩子接受教训。
这就是人们是自己让自己生气的。
就像孩子在商场里走丢,我们的初始情绪是恐惧——因为害怕孩子会发生可怕的事情,次要情绪是生气;而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的初始情绪是失望,次要情绪才是生气。
如果你发现自己处在愤怒的边缘,最好先问问一问自己,“我到底是怎么了?”“我的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的初始情绪是什么?”
等心平气和了,再去解决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