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批卷时发现学生在完成情感类和心理活动类的题目时,得分率很低。题目如下:
1、“黑色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我们周围,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围得像一口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老山界》
2、“父亲看起来很满足,但眼睛里蒙着一层雾。”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什么情感?《选择》
3、“一股潮水涌上来瞬间把眼睛包围。”是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选择》
4、“公大惋惜”的原因是什么?《砚眼》
这些题目都属于比较简单的情感心理类题型。从学生那里得知小学三年级就教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讲了考了也有近四年了,学生还是不能触及真实的情感部分。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老师第一次讲的时候就没有掰扯清楚,可能给了些概念性的东西,让他们对诸如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判断尤其是作用没有真正的内化,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感受到这种修辞带来的语言上的精妙。
2、学生隐约感受到修辞手法的某些情感,但是不能诉诸语言。属于能意会不能言传。经过多次考试和平时的训练不得其要。原因可能在重视性不够,重视性不够可能在老师讲解时吸引力不够和方法策略有局限。
鉴于以上情况在评奖这部分题的时候首先就做了激情洋溢的鼓动——
同学们,我们不久将进入ai时代,在跟机器人的合作和竞争中,怎么样能保有自己人类的优势呢?那我们首先看看人和机器人的差距在哪里。有一个著名的图灵试验辨析人和机器人的区别——
“你吃饭了吗?”
“吃了。”
“你吃饭了吗?”
“吃了。”
“你吃饭了吗?”
“吃了。”
“你吃饭了吗?”
“吃了。”
“你吃饭了吗?”
“不是说了吗?吃了。”
“你吃饭了吗?”
“你有毛病啊,回答了两次了还在问。”
由此可以看出人和机器人的区别:是否能根据情景和语境给出回答。这个能力可是非常重要的哦,说近了你去菜场买菜,要根据老板的表情语气和用词来推断怎么跟他讨价还价。说远了长大了到职场在领导那里去争取一个项目甚至跟女朋友约会都需要对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做出准确的判断。比如:
女朋友给你发微信说:明天看电影老地方见,如果你到了我没到,你就等着。如果我到了你没到,你就等着。哈哈。
以上这些既是语文方面的问题也跟一个人的这个东西有关,就是“eq”(迅速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母)。在智能时代,在技术上我们比不过机器人,所以情商一定要高。这次我们考试中遇到的几道题就跟这方面能力有关。同学们想不想锻炼锻炼咱们的读心术,来提高提高情商呢?
在这番引导鼓动之下,学生情绪高涨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了。在这样的情绪饥渴中,开始讲关乎读心术的心理题和关于情商的情感题。
分步骤一步一步的分解解读路径,
重做试卷错题
举例新题进行操练
在笔记本上记下涉及到的知识点和例题
这节课掰开揉碎了来讲,结合当前实际来鼓动引导,并教给具体可操作的步骤。我和学生受益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