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小米跟我闲聊抱怨:“上下班途中地铁里简直是地狱!”在这个拥挤的空间里,总会有人不小心踩到她的脚,触碰到她身体,不小心弄脏她的衣服,上电梯时前面的人走太慢,一边走路一边滑手机,还总站在电梯左侧,小米把自己形容为“路怒症”人群,这个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很高,不仅仅形容交通阻塞时具有开车压力与挫折而导致愤怒情绪,且更频繁地使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人的习惯行为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 霍金斯能量层级——能量
正如以上说到“路怒症”人群的情绪,可以用著名心理学家David R. Hawkins分析的各类情感的能量等级来界定其阈值,David R. Hawkins提出霍金斯能量层级理论,将人的能量层级以200值作为分界线,200以上为正面情绪,200以下为负面情绪。
保持高流明度
流明度代表一个人的自身能量状态,当这个人的能量足,呈现为好的状态时,我们称之为高流明度,高流明度的状态形容词包括淡定、主动、宽容、明智、爱、喜悦、平和、开悟,也叫正面情绪;反之,当人能量不足时,呈现出不好的状态,我们称之为低流明度,低流明度的状态形容词包括骄傲、愤怒、欲望、恐惧、悲伤、冷漠、内疚、羞愧,也叫负面情绪。我们很容易感到生气、愤怒、恐惧……流明度值降低在200值以下,若长期处在这样的层级里,造成的伤害是不可小觑的,不利于去发掘自身的卓越,也不利于对自我进行觉察。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能量层级并保持高流明度呢?
1、随时调节自己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
2、放弃低流明的人和事,多与高流明的人在一起,多做高流明的事,正向影响彼此
※ 从传统型领导者走向教练型领导者的思维障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最近和朋友小荣在聚会时聊了很多,对方是一国企的营运主管,谈起近期工作,小荣显得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仔细一问才得知,原来最近她和下属的关系变得很紧张:“下属刚进公司时态度很谦逊,勤勤恳恳,做事也有求必应,领导们都很满意,可半年过去了,变化很大,和其他同事之间倒无任何异常,但只要我和他交代工作,就显得爱答不理,漫不经心,做事也拖拖拉拉的,我看其他人没一个像他那样,哎……真是心累!”
听到这里,不禁勾起我的兴趣继续了解事情的细节,原来小荣在工作中给人印象比较强势,习惯以“那谁,赶紧去……难道不是……听明白我的意思了吗……”的方式与下属沟通,下属汇报工作时,也常急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打断对方说话,这就是从传统领导者走向教练型领导者的思维障碍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命令、被质疑、被轻视、被质询,如果我不喜欢被这样对待,那我也要避免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下属。
此外,类似“别人都可以……,你看某某的情况都这样了一样可以做得很好……,你怎么就不能向某某学习……”这类话尽量收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似乎我们做得再努力也不如别人家孩子优秀,也正因为如此,无形中我们会以一个高姿态去定义我们的下属,或我们的孩子不如他人优秀,这种不自觉势必会成为双方关系发展的障碍。
教练型领导者会保持尊重和接纳对方的心态,用正确的信念去加持下属,用正向的思维去引导下属,激发员工的潜能,通过强有力提问(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指向未来的提问技巧,我们将在技法与功法篇做具体介绍)让员工自己找出答案,若出现问题则及时给予适当的干预,而非一味去要求、去给予,使自己和对方都能呈现出最佳状态。
强将手下无弱兵——管理VS教练
小荣说:“我就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教了他怎么做后还是达不到效果,做一件事情哪有那么难,想当年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也没人跟我说要注意些什么,全凭自己一个人独揽全局,怎么到他那就有问题了!”听到这里我不禁问道:“为什么不放心让他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呢,说不定他的方法比你建议的还要有用呢?如果你愿意去倾听他的想法,你可能会听到‘真不知道我的上司是怎么想的,老是把她的想法强加于我,我又不是她,也有我自己习惯的做事方式。’”到底是谁出了问题?
其实谁都没有问题,这恰恰反映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你所在的身份决定了你的做事方式,你过往的生活背景和经历也决定了你的做事方式,你能做的只能是影响他人。教练型领导者更多的是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让被影响者去发掘自己的潜能,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照这样的方式,结果一定不会像小荣的遭遇一样。
亲力亲为——机械VS价值
从传统型领导者走向教练型领导者的另一个思维障碍——亲力亲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境,交代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给下属,却总担心他在节骨眼上出岔子,万一把事情搞砸,失去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岂不是得不偿失,还不如我自己来做。这样下去,在企业里你永远是最忙的,什么事情都等你来做决定,如果没有你,所有事都可能会出岔子,这种处理方式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后来我和一些想法相反的同仁交流时发现,当年让他们进步最快的不是领导把问题风险全部规划到位,再让他们执行,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授权,去承担去经历这一段过程。
教练型领导者教会我们对下属充分授权,帮助下属看清自己的实力,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运用正向的激励方式去鼓励下属达到最佳状态,树立信心,在节点上帮助下属适当管控风险,总结问题,不断改善,只有注重员工价值的实现,员工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成长与历练。
追求快速答案——效率VS效能
工作的繁杂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我们的耐心也在变得渐渐消逝,有时我们会为了事情的快速解决而忽略对人本身的关注。例如在汇报工作时,大多数领导者希望下属能够结论先行,追求事情完成的效率,对汇报过程中感到疑问或有兴趣的地方再予以细致了解,这在职场中好像已经是亘古不变的正确流程,否则,领导者就会问:“你到底想说什么”,并且在下属汇报工作的过程中急于去指正下属。
传统型领导者需要突破这种“快速追求答案”的思维障碍,要注重对下属的效能的改善,这种效能的改善往往体现在下属汇报的过程中,领导者通过强有力提问和3F倾听(3F倾听指:听事实、听感受、听意图,我们将在技法与功法篇做具体介绍)原则去慢慢帮助下属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告知下属要做到何种标准才是我满意的,否则将会出现两种结果:其一,领导者觉得下属什么都做不好,状态也越来越差,下属自己也会认为反正我什么都做不对,想法也得不到认可和肯定,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其二,我怎么做都不对,不如换一个工作好了。传统型领导者一定要真正利用3F倾听技术来聆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在聆听的过程中,逐渐打开双方的思维,关注的焦点从事件逐渐转到人身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解决了,事件便容易得到解决。追求效率是一时的,关注效能才能长久为管理者及下属适用。
使用绝对权力——控制VS影响
邻居一家三口,小男孩关关三岁,被父母安排在周六周天补习英语和钢琴,每到周六周天,一大早准会听到关关吵闹大哭,和爸妈对抗不去补习班,可最终敌不过父母使用绝对权力,强势把关关送出门,边走边念叨着:“我这还不是为你好,从小打好基础,赢在起跑线比什么都强,等你长大就知道感谢我们了!”每周上演这样的场景,身为邻居的我也倍感压力。
如今90后甚至95后的员工作为我们的下属,他们在乎的不一定在于你的激励政策和权力范围,如果这份工作不能激发他的才能,不能将他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能在工作中找到他的价值所在,也许明天就向你提交辞职信了。教练型领导者需要的是放下自己对权力的控制欲,放下自己的权威,以开放和欣赏的心态去接纳下属,挖掘他们最有能力的一面,同时以自己的个人影响力去影响下属,为其树立一个正向的榜样,创造机会帮助下属实现价值。
※ 五维教练领导力——行为矩阵之干预模型
在学会改善以上五种思维障碍的同时,老师还提到了五维教练领导力——行为矩阵之干预模型,帮助大家转换思维后,利用适合于每个人的方式去引导下属,实现真正的教练型领导。所谓行为矩阵之干预模型,即告知对方有价值的信息,并质询其现状,导泻被质询的负面情绪,催化解决问题的流程,支持其行动。
干预模型总的来说归为两类:指挥权威式、引导促进式,包含六种沟通方式:
这六种沟通方式的具体讲解如下:
提问式 通过提问给予建议、指示,直接给予方向
信息式 给予知识、含义及信息,简洁明了地提供信息
质询式 描述观察到的行为,给予反馈,中止对方惯性思维,给予对证,直接反问
导泻式 辨识对方的思维和情绪,邀请对方重新回顾曾经的体验,反思
催化式 引导对方发现新视角,发现思维新高度,促成采取行动
支持式 给予关注、认可、肯定,向对方表达关心和关注,不带偏见地验证对方的意见,分享个人经验
这里,我们将企业里员工的能力与意愿结合起来进行了四象限划分,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给予不同组合的沟通引导方法:
1、针对低能力高意愿的人材,适合以质询式+导泻式的方法给与引导
2、针对高能力低意愿的人才,适合以提问式+支持式的方式予以引导
3、针对高能力高意愿的人财,适合以催化式+支持式的方式给予引导
4、针对低能力低意愿的人裁,适合以提问式+信息式的方式予以引导
工具的学习只是其中一个方式,练习使用才是深入学习的精髓哟!第四期的线上内容分享就到这里,大家都有哪些感想和体会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交流。
在接下来的第五期,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教练技术技法篇与功法篇(上)
聚焦目标 / 觉察现实 / 价值使命 / 资源创造 / 责任使命
三层次倾听技术
第一层次的倾听——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听
第二层次的倾听——以对方为中心的倾听
第三层次的倾听——3F倾听
复述
创建安全环境,共创解决问题的空间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