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一位我和刘先生都认识的同学携伴来杭州玩,晚上在一起吃饭。期间,他感慨地说,没想到你现在是这样子的。我就有点吃惊啦,是什么样子的呢?
他笑笑,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吗,班主任让你监督大家背书,你非让大家过关,不背完死活不准大家吃饭,我们都恨死你了。哎呀,原来,我曾经当过这么招人厌的小魔头。可见,别干坏事啊,会给人留下阴影。
我打趣刘先生,幸亏咱们初中才认识,不然委屈愤怒的小火苗也该是蹭蹭蹭的往上冒啦,现在还有可能在一起嘛。他笑了,说那可不一定,没准更早呢。
的确,如果没被提起,我真忘了。其实提起来了,我也完全记不得事情全貌。这还只是其中一件被遗忘的事。很多的时候,我觉得,脑海里像装了橡皮擦。刘先生是这么说的,你呀,一直顺顺利利,不会特意留心事情的。
不过,真相应该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太自我了。估计当时肯定伴有一种很酷以及不知道哪冒出来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啊,这世界,爱咋咋地,与我何干。
当然,估计我这智商也让人着急,脑存储量确实不够用。谁没有个对外界不反应的时候,分分钟被怨出新高度。在那位同学的心里,也许那时的我“放”的狂妄,而我却自以为“收”的含蓄。当然,这种“不在乎”不是如今的我会享受的状态。
这两天看了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里面提到“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
现实中,“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能单纯指望被教育,大多依靠你自身的经历打磨成就。一路上,只要你不随波逐流,清楚自己产生一个想法和行为后的动机,就会逐渐形成你专属的教养、性格、人品、心态等等,拥有不同的人生。
微博上有张绿树成荫的照片让我印象深刻,2013年拍的,现在琴房搬家,这样的美景拍不到了。那时写着:抬头赏景吹风,舒服。其实,舒服完全无法表达我的雀跃,因为那天下午,我磕磕绊绊地弹完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
没错,就是这首歌,我超喜欢邓丽君的版本,其次是张国荣的97年香港演唱会那版,另外一版是钟嘉欣在一部tvb剧里唱的。这歌太耳熟能详了,不记得什么时候第一次听,是《老房有喜》么?好暴露年龄啊,提这个,想说的是:学弹钢琴的事上,我果断顺从了自己。
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风雨哈佛路》,里面的女主liz很不幸,她是贫民窟长大的两个吸毒者的女儿,但在与命运的斗争中,奇迹般得赢得胜利。整部电影都在说:嗨,当你决定坚持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的。额,这是一碗超大份的鸡汤。或许换成另外一句话会让你觉得更有个性:“装逼”使人进步。
学钢琴的初始,就是为了装逼。
有人这样一本正经地恶心文艺青年——“穷且追求与众不同的人”。当初决定学钢琴的我,就是这样一个文艺青年:首先,口袋里没多少钱:然后,确实想装逼,然后牛逼。
小学初中放假后,我和弟弟一般在县城临江镇度过,那有一家鱼苗场,爷爷在那里工作。有一年暑假,爷爷给我买了一部小电子琴,应该是97年,因为附带的歌谱全都是庆祝香港回归的。练了一段时间后,弹得最熟的是《我的中国心》,睡前都在哼“河山只在我梦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乐器,只有三分钟的热度。
我的爷爷是一个极有才华的,年轻时考上师范,在那个年代算了不起了,但当时家里不富裕,作为家里老大,爷爷放弃了入学,直到现在,他还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滕王阁序。当然,最神奇的是爷爷精通很多乐器,京胡、扬琴、三弦...有些我叫不上名字。
退休后,他和奶奶回老家住,放假回家时教我扬琴。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半吊子,能弹一点儿《鳟鱼》的前奏,就是小学音乐课本里的那首,这歌和扬琴组合也是混搭瞎闹,叮咚叮咚,不紧不慢敲出几个音,毫无他老人家的风范,说我半吊子也是抬举了。当然,我无耻地归结于和扬琴这东西命里无缘。
喏,突然想起《傲慢与偏见》里一个场景:达西和伊丽莎白初次见面,骄傲的达西先生望着没有舞伴的丽萃说,“她还可以,不过还不足以让我动心。”就是这个意思。
钢琴不一样,我一直觉得它美好,让人心动。于是工作后不久开始盘算起学琴的费用,后来有点积蓄立马报班上课,到现在已经能弹奏自己喜爱的曲子。可以说,闲暇的日子能弹琴吟唱,平添了不少有趣、温暖的回忆。
这个过程让我由衷感受到:想做什么就行动,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诚然,一切看不到、没兑现的东西总是使人恐惧,害怕付出后失败怎么办。于是,多数人问别人以求心安,最后却离初衷越来越远,甚至连第一步都没能迈出去。所以,弄清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没弄错的话大胆去做,不需要人人理解,自己专心致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