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出了一件西周时期的文物——何尊。
尊内铸有铭文122字:
惟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丰福自天。
在四月丙戌,王告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
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
惠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锡贝卅朋 , 用作?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大意是:
成王五年,成周建成。周成王搬到了成周,在成周祭祀武王。
四月丙戌,成王教育何说:“文王时期,你父亲就为周效力,到了武王,我们终于推翻了商。
武王打完仗后,曾告祭于天,说‘我想待在中央之城,从这治理百姓’,现在我们终于做到了。
你父亲为周做了不少贡献,回去祭祀一下吧。”
之后,成王赏赐给何三十串贝壳,让他作祭祀用的礼器。
铭文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这是我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中国”。
这里的“中国”,可以按字面理解作“中央之城”,我想待在中央之城,从这治理百姓。
也可以往前进一步,理解成“首都”,我要在这建都,从这治理百姓。
王在哪,中央就在哪,“中国”很早就引申出了“首都”、“京师”、“王畿”的意思。
比如《诗经·民劳》里说“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就是说“抚爱王畿众百姓,安定四方各封国”。
“宅兹中国”可以是先“中国”后“宅兹”,也可以是先“宅兹”后“中国”。
当时的“中国”,铭文里有交代,是“成周”。
所谓“成周”,也就是“洛邑”,在今天的洛阳,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自上而下规划建设的都城(有史书明确记载的)。
原来,周人的根基在西边(西安),商人的根基在东边(安阳),武王伐纣后很有些担心,就想着在东边建一个首都,他相中的地就是洛阳。
按《史记·周本纪》的说法,武王对这块地的评价是:
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
从洛水湾到伊水湾,地势平坦适宜居住,之前夏朝就定居在这。
南边有山,北边有山,回头有黄河,前面有洛水、伊水,这块地风水很好,适合建都。
之后,成王继承了父亲武王的事业: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
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周公也夸洛阳位置好,说洛阳在“天下之中”,四方诸侯到洛阳的距离差不多。
综上,最早的中国指的是洛阳,当时的它既在天下之中,又扮演了首都的角色。
想一想,洛阳的历史也确实精彩,往前,“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封禅书》),往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多个政权在洛阳建都。
所以今天的洛阳有一堆遗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