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读研是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读了研的羡慕工作的,工作的羡慕读研的。上理论课羡慕坐实验室的,坐实验室的羡慕上理论课的。
你可能羡慕ta的工作、薪资,也许是你读研后才能达到的高度,而ta可能正遭受职业的压力、熬夜加班是常态。
Ta可能羡慕你考上了研究生,这是父母、周边人的骄傲,而你可能正遭受科研的不顺、导师的谩骂、毕业的压力、求职的不顺……
但不否认的是,很多人的研究生阶段过得很快乐,但你也需要知道,也有很多人的研究生生活很痛苦。
豆瓣上有一个话题叫“那些后悔读研究生的时刻”,反映了大部分研究生的痛苦来源。
“想退学却没有勇气”
“论文一次一次被拒稿”
“你的导师特别擅长PUA,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
“社会内卷加重,毕业的时候依然找不到工作”
“看着同龄的朋友结婚生子,但你还是单身一人”
因此网络上的调侃就是读研的高光时刻莫过于拿到录取通知书和学位证书两个时刻。
读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名校自不必说,就拿一般普通院校来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其实是一样的。
和那些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相比,你多了一本学历证书,他们多了三年的工作经验。你可以拿着学历去参加更高一级的招聘,他们同样已经拿着三年工作经历跳到了更高的职位。
但研究生本身就像一个象牙塔,你被关在里面三年,几乎是处于与社会脱节的状态,而这种脱节不是说看新闻、刷知乎、疯狂学习就能解决的。
现在每年一百多万的研究生录取人数里,大概有这么四类人。
热爱科研,想从事科研道路,这应该是最少的。
为了一个硕士文凭或者换个专业提高就业竞争力的。
随大流,看周围的人都考,自己对未来没有规划也跟着考,还考上了!
逃避就业,想多混三年,多过三年的学生生活。
这四种人里,第一种读研的人读研是最有意义的。但在现实中,在读了一年后,可能有一半的人想从事科研的热情就被现实给磨灭了,从而变成第二类人。
第二类人读研还有一定的意义,本科毕业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从而读研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三四类人读研如果运气好,读的学校毕业要求低而且导师不怎么管的话就还行,相反的话有可能在读研三年的日子里对心理、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为什么说读研是一个围城,我想自己应该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
不盲目读研,不随大流读研,不因为逃避工作而读研,不抱着读完研更好找工作的心态读研。
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不因为保研本专业或者考研本专业更容易,就选择继续留在这个专业。自己不喜欢的,真的很难去接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