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晃半年过去了,我们完成了“理解用户”和“打磨产品”两个季度的学习。一切商业的起点,都是用户获益,我们必须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知道如何让他们获益。理解了用户后,我们学习了“打磨产品”,也就是如何用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具体来说,第二季度,我们学习了5大模块。
第一个模块,是需求。需求是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连接点,用户有需求,才需要产品。我们学习了发现需求的6大关键:为产品赋予魔力、化解生活中的麻烦、构建完善的背景因素、寻找激发力、打造45°精进曲线、和去平均化;以及发现需求的4大工具:问券调查、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和数据分析。
理解了需求后,在第二大模块,我们学习了如何把需求变成产品。产品设计分两步,第一步是虚拟设计,第二步是真实制造。如何虚拟设计呢?我们学习了四种产品设计的语法:设计5原则、驯化复杂、设计三层次、和未来设计;还学习了产品设计的打法:设计冲刺;以及一些细节的用法:简约至上、细节设计、布局原则、和上瘾模型。
虚拟设计之后,如何真实制造呢?我们也学了一些基础逻辑:产品化、定义产品、迭代策略、峰终定律、死亡策略、实物众筹以及做产品的组织架构:产品经理制。产品不仅仅包括有形的产品,还包括无形的过程,那就是服务。如何设计好“服务”?我们学习了服务蓝图、黄金准则、排队等待、处理投诉等打法。
除了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过程,还有一种特殊的产品形态,那就是运营。如何运营呢?做好用户运营、内容运营和活动运营。
学完了产品模块,我们花了两周系统学习了产品做出来后要面临的重要课题:定价。
第一周我们学了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是“按人定价”;二级价格歧视,是“按量定价”;三级价格歧视,是“按类定价”。价格歧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吃掉每个人的消费者剩余。而所有的价格歧视,最终都有可能被套利者用“一价定律”填平。
第二周我们还学了一些其他维度的定价策略。比如心理定价,人们对数字的“相对差异”很敏感,但对“绝对大小”没感觉,于是就出现了基于这种心理的尾数定价法、整数定价法、招徕定价法、分割定价法、错觉定价法等定价策略。
再比如订阅服务,服务是享受,给钱是扎心。当享受的快乐,大于扎心的痛苦时,消费者就会购买;但如果扎得太痛,消费者就会倒在血泊中。所以,你可以用“扎心一次,服务一年”的订阅服务,帮消费者减小痛感,帮自己锁定需求。
那价格定下来后,是不是就能松口气了呢?并不能。价格,从你定下来那天开始,就要准备好随时调整。这就是动态定价,它的本质,是对供需变化的敏锐反应。
在定价时,我们也经常会走进一些误区,比如在价格透明的市场中,区别定价。这将破坏你的整个价格体系,让实际成交价不断走低。
这两周的内容,让我们对定价有了全面的理解。在《5商·基础篇》我们还讲过一些与对手竞争时的定价逻辑,比如渗透定价法、撇脂定价法、组合定价法,你可以点击文稿中的链接来回顾。
最后一周,我们谈了一个看上去很独立的话题,会员体系。为什么要放在这谈呢?因为会员体系是一种把用户和产品揉在一起的商业手法。为了理解会员体系,我们学习了用RFM模型来了解用户的细分结构;学习了会员体系做得最好的行业:航空公司、酒店和互联网;最后还从数据角度了解了真实的会员经济。
好了,第二季度我们就总结完了,其实在这两个季度,我还藏了一条逻辑线,那就是营销的4P理论:Place渠道,Promotion营销,Product产品,和Price的定价,这四个部分,我都帮你一个一个通关了,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呢?
下周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格斗场。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用户、欲望、需求、产品、和商品”的逻辑吗?一切商业的出发点,都是用户获益;如何让用户获益?要满足用户的欲望;需求,是实现欲望的方式;产品,是满足需求的工具;而商品,是有了商业模式的产品。下个季度,我们将正式开始学习“商业模式”,一起去感受商业之美。
学完了第二季度的课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是否有运用到生活当中呢?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与大家一起,过过招。也别忘了把今天学到的内容,分享给你的朋友,也许能够帮到他。